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以1978年至2008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从面到点揭开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工作变迁的面纱。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梳理,本研究总结概括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工作的若干特征。并对其中两所具有一定知名度、工作业绩突出的学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出它们取得突出成绩的关键因素。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与区域内基础教育质量的密切联系是本研究的缘起也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史料,可以看出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产生于基础教育整体师资水平极低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主要对教师进行以教材、教法辅导为内容的业余培训。虽经文革的破坏,但它们的工作机构和形式在文革前已初具规模。在近30年中,各院校经历了恢复和重建、补课式培训、业务部门迅速扩展、探索继续教育、跨世纪全面转型几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到集教研、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等为一体,从各部门条块分割到打破部门限制,从理论和实践的上位结合到下位结合的转变。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和静安区教育学院享有盛名,前者的特点在于科研先行,始终坚持科学治教;后者的特点是以附校为基地,扎根实践,引领课改。两个机构的声名显赫都与若干教育界名人相连,前者是以顾泠沅为核心的数学教改小组,后者是前院长张人利,可见领军人物对于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作用。纵观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30年的工作变迁,虽然30年中各院校的工作内容、方式等不断变化,但它们服务基础教育的理念始终不变。立足基础教育实践,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