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提取质粒PVAX1-Ag85A、PVAX1-Ag85B;制备肿瘤发射红色荧光的可视化小鼠膀胱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运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及影像学特征评估Ag85A和Ag85BDNA疫苗分别抑瘤的免疫治疗效果。为肿瘤光学分子成像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以及DNA疫苗的发展应用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将含质粒PVAX1-Ag85A及PVAX1-Ag85B的细菌(E. coli JM109)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培养,然后用质粒抽提试剂盒大量提取质粒Ag85A、Ag85B,并进行酶切鉴定,最后定量至实验所需浓度(1mg/ml),备用。将含香菇珊瑚红色荧光蛋白(Discosomas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DsRed)基因的质粒载体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TT)细胞,筛选并扩大培养后,将其皮下种植于615小鼠后肢大腿内侧,建立肿瘤发射红色荧光的小鼠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4只小鼠随机分为PVAX1-Ag85A DNA疫苗组(简称Ag85A组)、PVAX1-Ag85B DNA疫苗组(简称Ag85B组)和生理盐水组,各8只,各组分别自右后肢肿瘤细胞种植后第6、13、20天,于小鼠右后肢肌肉内注射Ag85A、Ag85B及生理盐水。然后各组分别于种植后第6、13、20、27天,进行活体荧光影像的摄取,观察移植肿瘤生长和荧光强度的影像学特征。第28天处死小鼠,各组分别分离肝、肺、肾、腹腔淋巴结组织,将新鲜的组织制成1mm3小块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成功制备了重组质粒PVAX1-Ag85A及PVAX1-Ag85B的DNA疫苗。所抽提质粒DNA所含杂质少,能满足实验需要。2.成功转染DsRed基因至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TT)细胞(BTT-DsRed),转染的细胞活力好,其红色荧光不随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而衰减。3.成功制备肿瘤发射红色荧光的可视化小鼠膀胱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致瘤率100%。4.于右后肢肿瘤细胞种植后第一周和第二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各组肿瘤细胞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结果显示Ag85B DNA疫苗组肿瘤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周Ag85A和Ag85B DNA疫苗组肿瘤荧光强度值分别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g85B与Ag85A DNA疫苗相比,肿瘤荧光强度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小鼠肝、肺、肾均未发现肿瘤细胞转移,Ag85B DNA疫苗组肿瘤远处淋巴结转移率(25%)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87.5%)和Ag85A组(62.5%),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摄取移植瘤的荧光影像学特征,能够动态、客观、灵敏、可视化地评估DNA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移植瘤的真实抑瘤效应。2. Ag85A、Ag85B DNA疫苗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膀胱肿瘤移植瘤的荧光强度,显示其具有肿瘤免疫效应。3.小鼠膀胱癌皮下移植瘤主要为淋巴结转移,Ag85B DNA疫苗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远处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