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于丁荫楠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传记电影上,而对在作品总量上占据同样比重的现实题材作品的重视度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丁荫楠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中坚力量之一,却少有研究者将其放在第四代导演的身份背景下加以研究。因此,本文以丁荫楠导演的全部十三部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分为现实题材片和精英传记片两种类型,将丁荫楠置于新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和第四代导演的身份背景上,对他的电影进行整体阐释,从思想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丁荫楠的电影艺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对丁荫楠导演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对我国的传记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有所启发。本文以纪实美学、福柯权力理论、女性主义、镜像语言学、电影叙事学、电影类型学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影片赏析、文化研究和电影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丁荫楠的电影艺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分析了丁荫楠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其次概述丁荫楠与第四代导演在成长经历、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之处;最后概括了学界对于丁荫楠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而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别从现实题材片和精英传记片这两种题材类型分析了丁荫楠电影的思想内涵。在他的现实题材作品中,丁荫楠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的命运,记录社会变动,从当下热点且尖锐的社会问题中寻找创作源泉。对政治与人性、传统与现代以及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构成了他现实题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在他的传记作品中,更多的是他对历史的思考,传达了他的英雄史观和悲剧情怀,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他将目光投向一群对中国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精英身上,以诗化的电影语言表现他们在历史中的人情、动乱中的坚守,再现他们如同普罗米修斯一般的悲剧性人生。第二章从叙事方式和影像表达两方面分析了丁荫楠电影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大多数第四代导演一样,丁荫楠是一个特别注重形式探索的导演,并在不断的形式探索中形成了自己历史与诗情相结合的风格。这种风格主要是通过其恰如其分的叙述方式和写实与诗意相结合的影像表达实现的。丁荫楠的电影作品大多采用了团块式缀合结构模式,和时空交错、虚实结合的叙事策略。在影像表达上,丁荫楠的影片具有写实与诗意化相结合的影像风格。具体表现为注重色彩和意象的象征作用,以此构成一定的充满隐喻意味的空间造型;注重音乐和音响的结构作用,发挥他们在烘托氛围、传达心情、营造意境、抒情表意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实景拍摄、演员选择、移动摄影和长镜头等方式营造影片的真情实感。第三章从现实主义的电影诗人、传记电影的坚守者和电影艺术的探索者三个方面对丁荫楠的电影史地位进行了定位。同时,作为一名主旋律电影导演,丁荫楠为协调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与教化功能三者之间关系所做的努力也为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