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对肝肿瘤的在体评估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切伦科夫荧光成像,即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CLI),在分子成像领域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关注。这种成像模式的机理是,放射性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在非真空的透明介质中以超光速的速度穿行时会产生一种以蓝紫光为主的可见光,通过光学设备捕捉可见光光子完成显像。相对于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tting computed tomography,PET),切伦科夫荧光成像同时具备高分辨率、无毒核素等优势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成本。目前切伦科夫荧光成像在肿瘤检测、药物疗效评估、基础研究等生物医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切伦科夫荧光成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切伦科夫荧光的光强较弱,并且其在生物体中传播时容易产生散射,组织穿透性较弱,这些因素使得其对深层组织成像产生了阻碍,从而限制了切伦科夫荧光成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其采用内窥技术与光学成像结合的原理从空间上减少切伦科夫光子的损失,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的搭建主要包括两部分:系统硬件的设计与软件相关工作。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成像模块、系统降温模块、辅助平台模块以及控制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的协同运作,完成切伦科夫图像的采集。软件工作方面,主要完成数据参数的调控、图像滤噪和图像融合。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除此之外,为了验证该系统在活体成像方面的性能,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生物实验,用实际数据说明了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系统的实用性。生物实验采用人原肝癌细胞构建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实验对象均采用具有基因缺陷的裸鼠。该成像对皮下肝癌异种移植瘤模型实现了高灵敏度地检测,并利用术中成像,指导了肿瘤切除手术的完成。其实验结果与传统切伦科夫成像模式的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成像系统在皮下瘤检测方面的高鲁棒性。对原位肝癌异种移植瘤的检测是切伦科夫成像在深层肿瘤组织成像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在本研究中将传统切伦科夫成像模式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作为对照组,来验证内窥式切伦科夫成像系统的优势。其结果是鼓舞人心的,传统切伦科夫成像下的图像数据没有探测到任何关于原位肝肿瘤的有意义的信息。相反,使用内窥式切伦科夫成像系统则完成了肿瘤检测与切除,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与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气管镜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
<正>如何开发儿童的幻想智力?儿童热爱童话,抓住儿童对童话浓厚兴趣的契机,通过儿童听童话、读童话、看童话、写童话,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引入会听、
提取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总黄酮,从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等方面探讨飞机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鸡白痢沙门氏菌(S
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越来越多的交流,游戏文化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表达,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蓬勃发展的国际市场促进了多语言版本的游戏增长,产生了大量的本地化
液晶显示器(LCD)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世界上第一只LCD(DS型)是1968年美国科学家G.H.Heilmeier开发成功的,由于DS(动态散射)型存在寿命问题,未能获得推广应用。LCD真正作为产品起步是在1971年,当时开发成功的扭曲向列(TN)型...
新媒体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新环境,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政治主导为主要方向,,旨在传播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我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
目的:肾细胞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上升更快,大部分肾癌是散发性的,家族遗传性肾
试验表明,在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一次大量施磷的总产量(红壤为6季,潮土为3季),在总施磷量相等的情况下,都高于或至少等于分次施磷。但其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前1-2季作物上。随着时间的延长
【正】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久前,当我们在银幕上重新看到蔡楚生同志编导的优秀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时候,当我们重新听到那贯串全片悲愤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