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Takahashis是竹子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目前对它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其他防治方法应用很少,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该蚜虫的综合治理,生物防治方法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尚未有人系统地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因此,作者首次比较系统、定量地开展了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及白僵菌对其致病力的研究,旨在为该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在5~35℃范围内的7个恒温下测定了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在5~30℃范围内,该蚜虫均能存活、产仔,成蚜产仔数16℃时最高。平均世代长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时为54天,30℃时为9天。成虫寿命10℃时最长(33天),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缩短。在25℃下,若蚜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内禀增长力最大。在35℃下,若蚜不能完成发育。 在10℃~30℃的温度范围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历期,测得该蚜虫1龄、2龄、3龄和4龄若蚜及整个若蚜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6℃、9.24℃、7.28℃、6.45℃和8.1℃,有效积温分别为19.66日度、19.88日度、28.52日度、36.49日度和115.82日度。这些数据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时参考。 测试了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相比较而言,菌株B12和菌株Bxs表现出较强毒力,能使竹梢凸唇斑蚜的累积死亡率在第7d即达到100%和96.4%。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即CLL模型)分析了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每个菌株7个浓度(104~107个孢子/ml)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考查了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Ig(LC50)和LT50值,如菌株B12,Bxs,REBb01,浙B和F-263在接种后的第9天的I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06个孢子/ml浓度下LT50的值分别为3.63d,3.70d,4.31d,4.34d和5.20d。 本文绘制了竹梢凸唇斑蚜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并据此综合评价各菌株处理该蚜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比较了各菌株间毒力的相对强弱,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浙B和F-263。 测定了3个球泡白僵菌对竹梢凸唇斑蚜成蚜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好在死亡前 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抱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 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 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后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抱白僵菌后其内 禀增长力rm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感菌成蚜所产后代仍能正常存活和 发育,表明病菌没有感染母体内的仔蚜。 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球抱白僵菌对竹梢凸后斑蚜的致病力以及接种后对该蚜 虫种群增殖的控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将使用球施白僵菌作为防治该蚜虫的唯一 措施,可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明显抑制其种群增长的效果,有必要把它作为该蚜虫 综合治理中的一个因子继续加以研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