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二十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所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美国黑人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哈莱姆文艺复兴最突出的表现是文学创作。对美国黑人作家来说,这是挣脱羁绊扩展视野的时代,其作品从主题、背景到价值观都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题材禁区和人物模式,开始了民族的自我剖析和批判,对种族意识和身份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是黑人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高潮。新黑人作家最关注的主题之一是混血儿问题和“冒充白人”现象。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探讨混血儿的社会处境和心理困惑,分析冒充白人现象的各种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揭露种族歧视和肤色歧视的荒谬,使越界小说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种族意识和身份诉求的真实写照。
本论文以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越界小说作家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内拉·拉森、杰西·福赛特和乔治·斯凯勒及其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文本分析挖掘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越界小说的主题,从肯定的角度给予越界小说以综合评价。
绪论部分主要对哈莱姆文艺复兴及其越界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哈莱姆文艺复兴及其越界小说概述。本章主要从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产生、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哈莱姆文艺复兴对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哈莱姆文艺复兴进行概括性介绍,并探讨了种族、身份和越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追溯了黑白混血儿问题和越界现象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历史沿革,对越界小说进行了界定,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越界小说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第二章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越界小说的典型范式。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是哈莱姆文学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早期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于1912年发表并于1927年再版的《一个前有色人的自传》。约翰逊在作品中对类属范畴进行了否定和拒绝,通过表现姓名缺失和主人公对是白人还是“黑鬼”的困惑,对种族制提出了质疑和抗议,并通过主人公由黑变白、最终选择白人身份的经历对杜波伊斯的双重意识理论进行了解读和修正。小说中越界主人公挥之不去的黑人情结以及双重声音和滑稽模仿的采用,突出了作品的颠覆性。《一个前有色人的自传》开创了描写黑白混血儿状况的新范式,确立了越界小说的基本主题——抗议性和反越界性,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越界小说的典范,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三章女性的越界。本章聚焦内拉·拉森和杰西·福赛特所著的《流沙》、《越过种族线》和《葡萄干面包》等三部作品。在这三部小说中,主人公都为了追求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物质上的成功而不得不离开黑人社区,说明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种族歧视的荒谬,具有强烈的抗议性。同时,拉森和福赛特借助越界小说的形式,通过描写女性的越界,尤其是混血儿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对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黑人女性传统形象进行否定,对性别歧视进行反驳,大胆表达了黑人女性的自我追求,并对当时黑人女性所困惑的性、家庭和母亲身份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使小说具有了其他越界小说不曾具有的女性维度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为人们提供了看待黑人女性的新视角。
第四章种族群体的越界。本章主要以乔治·斯凯勒的《再也不黑》为研究对象。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不是抛弃黑人身份的混血几个体,而是为了避免成为荒谬的种族制的牺牲品而选择越界变白的整个黑人社区,具有更强烈的讽刺性和抗议性。小说对黑人社区无处不在的种族偏见、种族认同缺失和黑人领导者的虚伪进行了抨击,对白人愚昧无知的真面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白人优越论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在小说中,不仅“黑人”不再黑了,“白人”也不再白了,每个人都想尽办法把皮肤变黑,突出了肤色偏见的可悲可笑。小说明确地表明,种族偏见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两个种族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区别性特征。
通过以上各章的论述,尤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五部代表性越界小说文本及其主题所进行的分析,笔者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越界小说是美国黑人种族经历和种族意识的深刻反映,体现了美国黑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抗议性和反越界性,任何融入主义解读都是对它们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