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宣黄连是特指产于安徽宣州地区(今安徽宣城及临近的皖南山区、浙西山区)的黄连。经考证,其原植物为毛莨科黄连属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由于多年来对野生药材的依赖,资源已经十分匮乏。为发掘安徽历史名药,摸清现今短萼黄连的生存状态,对短萼黄连展开保护,本课题对短萼黄连进行了本草考证、对安徽黄连属作了资源调查,对短萼黄连药材作了生药学研究,同时,还对短萼黄连的人工栽培作了探讨。方法:查阅了自《本草经集注》到《本草纲目拾遗》1200年间的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古代地理行政划分对本草中记载的地名进行考证,分析历代药用黄连的使用情况;对安徽中医药高专腊叶标本室(WUH)、安徽中医学院标本馆(ACM)馆藏的黄连属标本进行研究,并进行野外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广泛调查和定点观察,研究野生短萼黄连的生物学习性,并进行移栽观察;观察短萼黄连药材特征和显微特征,用HPLC法研究其成分并和黄连进行对比。结果:本草研究表明,自《本草经集注》(约公元536年)到《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803年)的1200年间,短萼黄连均作为药用,且以安徽宣州地区为道地产区,即“宣黄连”;标本研究和资源调查表明短萼黄连是安徽唯一黄连属野生种,其资源面临枯竭,短萼黄连和黄连在安徽都有零星栽培,但产量极少,无商品供应;栽培研究表明短萼黄连对栽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海拔400m以下高度不育,生长缓慢,400m以上可以实现自然繁育;生药学研究表明宣黄连和黄连药材性状差别较大,但主要成分相同且生物碱含量较高,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对黄连药材的要求。结论:短萼黄连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安徽是短萼黄连的道地产地,目前有野生种群存在,但资源破坏相当严重,急需开展保护工作;短萼黄连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人工栽培在海拔400m以上的林下是解决短萼黄连资源的方法,借助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进行人工栽培短萼黄连,能够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加强对短萼黄连的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