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间盘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椎间盘损伤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均有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骨折部位CT平扫加三维重建及全脊柱MRI。②均为椎体爆裂性骨折。③受伤时间少于3周。排除标准:①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及Chance骨折等。②合并脊柱其它部位骨折引起瘫痪的患者。③影像资料不全或不清晰。④骨病、肿瘤、先天性畸形及严重骨质疏松。按照Oner等提出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椎间盘损伤部位及程度行MRI观察,将所有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骨折椎体相邻椎间盘无损伤;B组:骨折椎体上位椎间盘损伤;C组:骨折椎体上、下位椎间盘均损伤。观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间盘损伤程度与椎体骨折范围、外伤后Cobb角、椎管狭窄率、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设定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到我院2005年-2010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1例,其中下位椎间盘损伤患者只有3例,数量太少,未将其纳入研究。纳入研究患者8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1例,18-79岁,平均44岁。骨折椎体分布,T113例,T1227例,L144例,L214例。无椎间盘损伤14例,占15.9%;骨折椎体上位椎间盘损伤42例,占47.7%,其中Ⅱ型26例,占61.9%,Ⅲ型9例,占21.4%,Ⅳ型7例,占16.7%;骨折椎体上、下位椎间盘均损伤32例,占36.4%,其中Ⅱ型12例,占37.5%,Ⅲ型5例,占15.6%,Ⅳ型15例,占46.9%,。骨折椎体上位椎间盘损伤程度与椎体骨折范围呈正相关(rs=0.77,P=0.000<0.05),与外伤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78>0.05),与椎管狭窄率无明显相关性(rs=0.13,P=0.22>0.05),与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s=0.19,P=0.24>0.05),与神经功能损伤呈正相关(rs=0.43,P=0.005<0.05);骨折椎体上、下位椎间盘损伤程度与外伤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s=-0.39,P=0.83>0.05),与椎管侵占率呈正相关(rs=0.42,P=0.02<0.05),与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s=0.25,P=0.17>0.05),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56,P=0.001<0.05)结论一、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椎间盘无损伤患者占15.3%,上位椎间盘损伤患者占46.2%,上下位椎间盘损伤患者占35.2%。单纯下位椎间盘损伤患者少见。二、椎间盘无损伤患者可采用后路撑开复位固定并重建椎体。三、骨折椎体上位或(和)下位椎间盘损伤患者,应彻底切除损伤的椎间盘组织,可根据术中椎体骨折范围及置钉稳定性行单节段或双节段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