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作家陈忠实的研究,以往多着眼于作品研究,对其中短篇小说尤其《白鹿原》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巨细无遗。像我们所熟知的《<白鹿原>评论集》就倾向于对作品阅读体验的阐发和生命灵性的感悟,属于评论一类,缺少学术深度。再从《陈忠实研究资料汇编》来看,收集了对陈忠实及其作品研究的数量可观的权威资料。其中有不少论文对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采用社会批评学的方法,有的从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有的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作家作品与国外著名作家作品在结构方法、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方面存在的异同和借鉴之处。尤其是雷达的《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可谓鞭辟入里,淋漓尽致,深刻把握了作品的灵魂,看透了作品的价值蕴含,言语表达也是恰到好处,含蕴深远。还有其他同样分析精到的论文,对于认识和研究陈忠实的心理特质和作家的创作特征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为数不少的创作研究多注重于主题思想的挖掘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以及作家作品的发展演变,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纵观近年来关于陈忠实的综合研究,有李建军的、公炎冰的,还有其他几位重要学者的。多围绕作家的个性气质特征和生平事迹介绍,以及作家创作理论的阐述与印证,其中不乏深刻和见解独到之作。但总的来说,还是缺少对作家心理特征与创作关系的研究,尤其是作家成长经历与心理结构生成的关系研究,以及由之引起的创作心理和创作理论的升华和变迁。本文正是基于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力图弥补以上缺憾之处。着力论述作家个性与作家创作风格的因果关系和作家成长环境与作家心理结构生成的关系问题。通过叙述和推理,完成逻辑论断。侧重于作家生平事迹介绍和理性分析的综合,分析了作家独特的文化遗传基因和个人爱好对其创作的潜在巨大影响。在生平论研究基础上,对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认为《白鹿原》是作家独特生命体验的释放,是历史阅读背景下生命哲学和历史先验论的感性表达。认为作家对历史本相的诠释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角度,揭去了笼罩在历史现象上的一层迷雾……在文本分析中,提出了自己的疑点和和认为缺憾之处。着重论述文本中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形成了点与线相结合的人物描述方式。本文拟从两部分展开论述:一、作家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和生命体验与其创作的关系;二、主要作品分析。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意在探求陈忠实作为艺术个体的现实基础。探析作家农民意识、道德、情感的先天质素和坎坷生活际遇对其创作的影响,揭示作家文学观和创作思想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评述作家生活与创作的相互联系,个性心理与创作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握作家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和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态势。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论述作家成熟期作品在历史观念、文化视域和现代意识等精神意蕴方面的特点,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性方面开放进取的新质素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