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庞大,社会发展过程相对复杂,从1949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国民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受到政策制度、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的共同影响,中国在这60年间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采用经济统计数据计算历年GDP增长率,使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计算GDP增长率的突变年份,以此划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讨论不同阶段产生的原因。利用Moran’s I指数从全局和局部探讨GDP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使用热点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大陆各省历年GDP分布热点区域,探讨热点集中区域的迁移过程。通过相同年份省级和地级数据分析不同尺度对GDP分布空间规律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时空一体化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对1952年到2015年中国大陆各省GDP增长速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各个省份突变时间基本保持在1975年到1982年之间,以此结果可以将GDP增长率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75年,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基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75年到1982年,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1982年至今,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通过计算历年中国大陆GDP分布Moran’s I指数,可以发现GDP分布的相关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1952年到1990年40年间,Moran’s I>0,在P<0.05的水平上,z>1.96,说明在此期间,GDP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特征,且集聚特征显著。1991年到2015年间,Moran’s I指数为正,但是z<1.96,并且p值变化幅度大,不满足p<0.05的置信水平,说明1991年以后,中国各省GDP在空间上的相关性降低,各省间的依赖程度减弱,地理位置对GDP分布的影响能力变小。3.通过热点分析,得出中国大陆各省历年GDP分布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江苏等省份,基本分布在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主要是西藏和青海地区,中国大陆其他各地区GDP分布没有明显的集聚趋势。并且从1952年到2015年,GDP分布热点区域从最初的京津唐地区向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转移,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