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温稳定型Bi(Zn1/2Ti1/2)O3-BaTiO3介电陶瓷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作为重要的基础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X7R和X8R型MLCC只能在125℃和150℃以下使用。随着能源、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发展,要求此类电子设备能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正常运行,这就要求MLCC的工作温度上限提高到200℃,甚至200℃以上。因而,研究能够在更宽的温度范围、更高的温度条件下使用的MLCC介质材料已经成了当前迫切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xBi(Zn1/2Ti1/2)O3-(1-x)BaTiO3(简称xBZT-(1-x)BT)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法制备了xBZT-(1-x)BT(x=0.05~0.40)陶瓷,研究了BZT掺量对体系物相结构、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ZT的加入使体系表现出明显的频率色散和弥散相变,且具有很强的弛豫特性;介电常数峰被压低,高温端介温曲线变得更加平坦;0.20BZT-0.80BT组分的容温变化率较好,介电常数适中,经过掺杂改善其低温端温度稳定性,有望用作高工作温度的MLCC介质材料。   Nb2O5可以有效改善体系低温稳定性,但原料加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体系物相结构、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不同。同时,Nb2O5、Co3O4也常用来改善陶瓷低温稳定性,并且不同的Nb/Co比值将会对体系介电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Nb2O5及Nb2O5/Co3O4掺杂对0.20BZT-0.80BT体系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介电性能的参数为:1kHz频率下,ε=1165,tanδ=1.2%,ΔC/C25℃≦±15%的温度范围-70~200℃。   BaTiO3陶瓷的“核-壳”结构在制备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MLCC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整体的介电性能是铁电相晶粒核、顺电相晶粒壳的叠加,并且介电性能与晶粒核与晶粒壳的体积分数密切相关。本论文就此重点研究了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并结合化学包覆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多壳层“核-壳”结构的陶瓷,并利用核与壳的不同摩尔比来调控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依次通过溶胶包覆和沉淀包覆后烧结得到的陶瓷中nc∶ns=1∶1组分的介电性能最佳,ε=1860,tanδ=1.14%,ΔC/C25℃≦±15%的温度范围-60~157℃。
其他文献
一维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广大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钒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高的活性位点使其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
未来广告,助力体育产业18年作为中央电视台所属的全资广告公司,未来广告于1992年诞生,自1998年起开始独家代理经营CCTV-5(体育频道)广告,从此专注体育营销18年,见证了CCTV-5
纳米ZnO是一种在压电、光致发光、太阳能、光催化和气敏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的先进多功能材料,因而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控制前驱体成分、条件及合成工艺,研究者们报
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铬尤其是Cr(Ⅵ)进入水体中,引起严重的污染。Cr(Ⅲ)和Cr(Ⅵ)是铬的两种主要形态。其中,Cr(Ⅵ)的溶解度和迁移性较大,且具有致癌、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不可低估.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如何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分子聚集体,在研究生物功能、生命现象以及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超分子聚合物相对于传统的聚合物具有可逆
世贸组织规则,尤其是其争端解决机制有无拘束力自始是各界争执不下的问题,著名的国际法学者杰克逊和贝洛甚至为此引发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论战,二者的分歧实际上是价值层面上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大量生活垃圾的无序堆存及处置已经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市容,污染着水体及空气,成为人民生活最突出、最严重
聚苯胺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中,因具有可控电导性、环境稳定性、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和高催化活性等特点,在防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以聚苯胺结合不同贵金属的复合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聚苯胺/贵金属的性能及其修饰玻碳电极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用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LBL)结合直接还原原位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钯
作为全球贸易的“通用语言”,国际标准的含义与范围尚存争议.欧盟和美国基于各自标准化体制和主导标准化领域,分别在多边和区域层面提出不同的国际标准概念,以便推动各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