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A对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1)通过74例髋臼骨折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找出既往髋臼骨折治疗中存在的问题:(2)在15具标本30侧髋臼上对髋臼周围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3)结合10例髋臼骨折病例进行CTA检查,提出减少髋臼骨折术中出血措施,初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70例髋臼骨折病例获得1年~4年的随访,平均16个月,4例失访,随访率为94.5%,按照Matta疗效评价标准:X线标准:解剖复位44例(62.9%),非解剖复位18例(25.7%),复位较差8例(11.4%);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9例(12.9%),静脉血栓12例(17.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15.7%),创伤性关节炎6例(8.5%),异位骨化6例(8.5%),骨折不愈合1例(1.4%),感染2例(2.8%),死亡1例(1.4%);(2)臀上动脉、阴部内动脉、臀下动脉贴近髂骨外骨板,臀上动脉距离坐骨大切迹顶点最近,侧卧位时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大粗隆顶点三者之间连线的体表投影大体构成以坐骨大切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3)CTA检查的1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7个月,按照Matta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标准: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X线标准:优7例,良1例,可2例,术中出血400ml~1500ml,平均820ml。结论:(1)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与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手术入路相关;(2)涉及坐骨大切迹的髋臼骨折易损伤臀上动脉及变异的臀下动脉,出血量大且止血困难;(3)侧卧位时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大粗隆顶点三者之间连线的体表投影大体构成等腰三角形,有助于改进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出血;(4)CTA能良好的显示髋臼骨折形态与类型、髋臼骨折块与髋臼周围动脉之间的关系及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动脉内壁损伤情况,为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与预后评价提供可视化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