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和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以南京市D社区为例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内最基本的单位是居民,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内在的动力和源泉,少了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是不完整的,不活跃的,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把社区居民引导到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的进程中来是社区建设的要紧环节。此外,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信任与合作,将社区资源加以整合,扩大了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网络。  本文在对国内外社会关系网络和居民参与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D社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深入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D社区居民参与状况及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文章对多个居民、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明确社区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居民参与意愿程度,参与途径完善程度,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等内容。  文章立足社区研究,从居委会、社会组织的角度为切入点考察了D社区“一核多维——全民参与”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从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自身这三个层面对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的原因尽心了细致分析。居委会通过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参与提供坚实后盾,社会组织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促进居民参与,而居民自身参与热情高涨,参与行为被鼓励,参与形式变得丰富多样,由此三者相互作用构建了社会关系网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要求,跨地域的政府合作形式也逐渐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模式。在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很少在一些亟
学位
学位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需要借助外部先进理念和引进外部先进科技推进乡村现代化,如何利用合理有效的乡村传播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关
孝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古代劳动人民在血缘亲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孝意识,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层次的孝行,历经时代变迁,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血液当中。它以
我国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初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是各级政府合并教会、团体开办的救济院、慈幼院而建成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职业福利”的逐渐萎缩,原来在
学位
改革开放的深入引起了我国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在经济体制转轨、单位制消解的情况下,房屋私有、社区自治日益成为主流。于是一个基于房屋产权的新兴社区自组织——业主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