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VO(Salen)框架材料的设计组装及性能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多样的晶态结构以及在异相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与分离、手性荧光传感、气体存储等各领域日益突出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化学和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手性希夫碱Salen为骨架,合成了两种具有C2对称性的羧酸或者吡啶官能化的桥联配体VO(Salen),随后利用配位化学及晶体学的相关理论,让它们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锌和镉组装,成功地构建了两个结构稳定、性能独特的手性金属-有机框架1和2。之后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圆二色谱等一系列手段对这两种材料进行表征,并就其在异相不对称催化方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包括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组装理念、方法以及它们在非均相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分离、手性荧光传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随后还就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最后概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工作进展。第二章,通过多步反应获得了两种具有C2对称性的羧酸或者吡啶功能化的手性Salen配体L1-H4和L2-H2,后与VO(acac)2螯合配位得到相应的手性金属单核配体VO(L1-H2)和VO(L2)。VO(L1-H2)与Zn I2组装得到手性晶态多孔材料MOF1,VO(L2)在以联苯二甲酸作为二配体的条件下,与Cd I2组装得到手性MOF 2材料。经氧化后这两种框架材料能作为高效的固相催化剂,对醛类化合物的硅氰化加成反应表现出了优良的手性诱导性能。对于MOF 1a产物的ee值最高可达95%,优于相应的均相催化剂VO(L1-Me2),而且由于框架限域效应的存在,在低的催化剂用量的条件下,这种优势更为明显。由于材料结构的差异,MOF 2a的不对称选择性略差,产物的最高ee值只有90%。另外这两个材料都很稳定,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也可基本保持原催化活性。此外,鉴于晶体MOF 2特殊的层柱型结构,我们对其进行了配体交换反应,并且成功地实现了手性配体Cr(L2)的交换,获得了与MOF 2同构的MOF 2b,在MOF 2b的框架中VO(L2)与Cr(L2)的比例约为3:2。由于Cr催化活性位点的加入,MOF 2b展现出了新的不对称催化性能,它能够催化环氧化合物的胺解反应,ee值达76%。第三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海洋生物贻贝(Mussel),通过分泌贻贝粘附蛋白(MAPs)将自己强有力地附着在有机、无机等各种材料表面,具有超强的防水粘附力和万能粘附性。研究表明,贻贝粘附蛋白中多巴的儿茶酚基团是
介绍了网络媒体和校园媒体的现状,指出校园媒体应该继续弘扬主旋律,开创新局面。从而总结出校园电视要想走出困境,必将与新兴网络媒体,比如手机等新媒体相结合,扬长避短,相互
石墨烯作为由sp2杂化碳组成的二维材料,是当前研究得最为深入的材料。这种由碳原子以蜂窝状形式排列而成的单原子厚度的材料是至今最薄,强度最高,模量最高的材料,同时也具有优异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储备人才,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承载着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大使命,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到大学生人
此刻,眼前亮出五个鲜明的大字──中国共产党。展读这五个威武雄壮的大字,像展读巴黎公社的红旗,眺望阿芙乐尔战舰;像看到“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大地上游荡”,飚生在南湖的小船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导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电子工业领域,电子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热导率较高,散热较好的材料。热交换材料。传统的金属材料,比重大,不耐腐
近年来通过制造悬念和架构冲突事件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故事类节目逐渐在各大电视台走红,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走向了“故事的时代”。本文以以前人对故事类节目的叙事策略研究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最新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占网民总数比由2014年12月的85.
从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上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 ,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基点 ,也是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哲学依据。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实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出现转变,对于当下工作中出现的适应性不足、对接不够的现象,学校应应及时给予完善,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特征、价值观念,构建新的思政教育平台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多种形式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改变,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工作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点。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