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活动是通过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将诗作中存储的表象再造为读者头脑中的意象,并产生一个整体意象以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带给读者很强的顿悟感。一直以来,古诗鉴赏过程的心理机制都受到文学、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古诗鉴赏过程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限制,人们对古诗鉴赏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经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顿悟过程是古诗鉴赏过程的关键环节,而古诗顿悟具有和问题解决顿悟极其相似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选取古诗鉴赏的关键环节--顿悟过程作为切入点,从顿悟问题解决中借鉴适合的研究范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被试完成古诗顿悟任务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从十几本古诗著作中预选出300句具有明显诗眼的五言诗句,经预实验筛选,最终选取了200句诗句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同时,采用自编《古诗爱好程度调查问卷》对152名被试进行施测,最终选取了18名被试参加正式脑电实验。剔除了部分不认真反应及诗句叠加次数不足的被试,最终保留了13名被试。实验采用猜谜-催化研究范式,首先呈现给被试缺少诗眼的诗句,再呈现填充了诗眼的完整诗句以促使被试产生“有顿悟”、“无顿悟”或“不理解”三类反应。 本论文探讨了古诗鉴赏中顿悟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有顿悟”反应与“无顿悟”、“不理解”反应相比,反应时更短,这反映了顿悟过程的突发性;(2)“有顿悟”与“不理解”反应比“无顿悟”反应均诱发了更加正性的P3成分;(3)“有顿悟”反应比“不理解”与“无顿悟”反应,诱发了特异性的P600成分;(4)包含古诗顿悟的古诗鉴赏过程,表现出枕部脑区的显著激活,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右半球优势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有顿悟”反应诱发了特异性的P600成分,这表明古诗顿悟过程可能与语义加工中认知冲突的监控有关,也可能与语义及语法加工通道的认知协调有关。古诗鉴赏过程中,枕部脑区的显著激活,为古诗鉴赏中表象的产生和广泛运用提供了证据;而右半球优势可能与广泛语义网络的形成、远距离联想和隐喻加工有关。 鉴于本研究的开创性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研究结论还有待未来研究的检验。未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结合高空间精度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采用更适合的实验范式来研究古诗顿悟与古诗鉴赏活动,甚至是文艺心理学领域中其他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