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乐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宋代乐论为研究对象。总体上按“本体论”和“关系论”的脉络分成前后两个层次进行。“本体论”研究重点探讨宋代文人、理学家对传统乐论的继承和超越;宋代乐论“以形论乐”形成及原因;以及在形式化和通变思想影响下,宋代乐论实现经典化的过程。“关系论”研究重在探讨已经形成体系并表现出鲜明形式化特点的乐论与诗论、文论以及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另外,“关系论”研究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乐论与词论、曲论以及与词、杂剧创作之间的关系尚有很大的开掘的空间。本文除序论和余论之外,共分六章。绪论部分除了对宋代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进行概述之外,重点是对宋代“乐”及“乐论”的存在形态进行考察和界定,认为宋代的“乐”是涵容“礼乐之乐”与“音乐之乐”的浑融形态,前者近“雅”,后者近“俗”,且表现出前者向后者转化之事实。与之相应,宋代“乐论”便发生由崇尚“义理”到推崇“形式”的理论转向,并具有五种存在形态:单篇文章、诗话(或词话、曲话)、类书、史书、专著。第一章讨论宋代乐论对前代乐论的接受和新变情况。首先通过对宋初类书《文苑英华》的考察,指出宋代乐论是选择性地吸纳唐代乐论的,其直接取法对象为先秦乐论。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欧阳修、苏轼等文人乐论对先秦乐论属于“义理性接受”,周惇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乐论属于“哲学式接受”。文人乐论将“乐”与“和”的关系系统化为“和心”、“和天地”、“和民”三个层面,从而实现了道德伦理、自然伦理、政治伦理由内而外的逻辑统一;理学家乐论不但参与了理学之建构,而且使得宋代乐论范畴开始向系统性和形上性转化,不但将“乐”与“淡和”、“性”、“情”、“静”这些概念勾连,而且完成了伦理层面的“孔颜乐(le)处”向哲学层面的“成于乐(yue)”的转化。认为“淡和”是乐之特征、“孔颜乐处”进而“成于乐”是乐之层次,并且“静”是“乐”的内在规定,“返静”为乐之作用。第二章主要讨论宋代乐论“形”对“义”的本体性超越。主要分两个层次:首先结合《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史书中对北宋用乐、议乐的相关记载,指出宋代社会在雅乐实践中十分重视技术和形式因素,主要围绕规范音高、厘定音域、规范乐仪以及官修乐书等方面展开;其次,与实践层面的“尚技”、“尚形”倾向相一致,在理论层面宋代乐论最为特出之处在于以“形”论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以声论乐(从“惟乐不可以为伪”到“乐文之美不可以为伪”)、声词相从(从“声依永”到“永依声”)、以律阐意(从阐发“意义”到阐发“义理)。与传统儒家乐论相比实现了“形”对“义”的超越。第三章主要考察宋代乐论经典化的实现过程。如果对先秦乐论的接受是宋代乐论的基础、“形”对“义”本体性超越是动力的话,那么一些重要的乐论典籍则完成了中国古代乐论的经典化实践,进而使中国古代乐论完成了哲学化和体系化的过程。具体分三个层次:首先指出陈旸《乐书》既是儒家正统乐论的最终总结亦是宋代乐论经典化过程的必然起点,属于文人乐论一系,总结性大于创新性;其次,认为与陈旸严格遵守儒家正统乐论的教条行为不同,郑樵和朱熹两人分别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对正统乐论进行了改造,从而使传统乐论与宋代音乐现实的关系更为密切;最后,通过对《玉海》、《文献通考》的乐论思想及文献分类情况的考察,认为两者很好地整合了传统乐论与宋代新的理论趋向,从而使宋代成为古代乐论史上第二个轴心时代,并使宋代乐论以固定化的理论形态完成了经典化历程。第四章主要以俗乐及民间乐论为考察对象。首先以现代空间理论为参考,指出瓦子作为宋代社会特有的市民生活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城市空间模式,其文化意义大于地理意义,从而为俗乐兴起提供了天然场域;其次,指出宋代主流乐论与民间音乐思想存在背离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两宋社会物质与精神的背离,另一方面源于宋代“乐统”的瓦解与重建;再次,由于宋代音乐实践中雅乐、俗乐互相博弈的复杂现象,以及建立系统化“乐统”的尝试,宋代对雅乐、俗乐的定义开始产生变化。将“协音律”作为区分雅俗的必要条件,将“蕴真情”视为充分条件,这种现象既是对传统雅俗定义的偏离,更是一种重构。第五章考察宋代乐论与文学/文论思想的互动。从宏观角度讨论和分析宋代乐论与文学思潮、文学思想的联系,并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层机制。首先,认为宋代歌诗之现实,表明在实践层面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仍十分密切,主要通过隐括和点化两种方式实现“诗”与“乐”的融合;其次,实践层面的互动在理论层面必然有所反映,这种理论互动表现为:一方面,乐曲、乐器、乐诗成为宋诗话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宋代文人往往采取“以乐论诗”和“文乐同理”两种方式将乐论与文学思想进行勾连。第六章考察宋代乐论对创作实践的影响。主要从微观角度探讨乐论对文学创作实践的影响是否可能,主要选择对宋代诗坛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代表诗人为研究对象。认为宋代形式化乐论对声容形式的重视,使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的创作由重视诗词“格律”转变为重视音乐之“律吕”,从而以符合自然声律作为创作的重要指标。另外,对宋代乐论与创作实践关系之考察是一个开放结构,乐论与词、杂剧创作的关系有待深入。最后是余论和尚需解决的问题。宋时复杂的民族状况表明仅从单一视角观照宋代乐论是远远不够的,故余论部分试图对辽、金乐论及其与宋朝乐论的关系作简要梳理。一方面考察辽与金对待汉地礼乐文化的态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考察辽、金乐论受汉地乐论的影响情况。也对本文的不足进行了列举。
其他文献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绿色建设,或者是绿色公园等,这些都是供人们观赏休息的。这些建设也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园林。园林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近几
远程医疗是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热点领域,远程家庭健康监护更是是远程医疗中关系人们生活的重要分支。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监护也就成为越来越
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我国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0(1/10万),其中乙肝发病率为88.82(1/10万)。我国一般人群的HBs Ag阳性率为9.09%。目前防治乙肝主要手
本文以探讨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的影响为题,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和中国五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理论以及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影响
围海堵口是围海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围海工程成败的关键。在堵口合龙过程中,随着口门宽度、底槛高程以及外海潮位的变化,口门处常遇到恶劣的水力条件。为了保证堵口合龙
共情做为一种具有适应性的亲社会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先前研究表明:在低中等挑衅状态下,共情对反应性攻击是有抑制作用的。但关于两者关系的神经生理基础尚未有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呈现出快速化、高龄化等特征;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机构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有部分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满足。然而
“赛里斯”是古代西方人对遥远东方的一个早期称谓,一般认为赛里斯指称的是中国。对于赛里斯的研究早已有之,国内外的学者大多都集中在赛里斯的考证上。这类考证式的研究已取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体现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探讨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一直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影响服务业发
《史记》,作为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巨著,从文化的角度折射出汉家气象,司马迁亦以其艰苦卓绝的著史精神和光辉卓识的思想名垂后世。自《史记》问世后,历朝历代研究《史记》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