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慧能是禅宗南宗的创始人,南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慧能居曹溪三十余年,讲经说法,度人无数,世称曹溪慧能,他的禅法也被称为曹溪禅。曹溪禅又发展分化为五家七宗,后以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临济宗尤为兴盛。本文主要考察曹溪禅法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决定或影响因素。 本文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略论述了曹溪禅的四个主要特点。心性本觉和即心即佛是慧能的佛性论特色所在,无修之修和顿悟成佛是他的修行与成佛方法。这四个方面是慧能禅法的革新之处,也是慧能继承前辈先哲思想而来。以下分说。 第二部分回顾了僧肇的般若空观和道生的顿悟说。佛教传入中国虽可上溯至东汉末年,但论及自身的独立发展,则应是承接魏晋玄风而起。僧肇论及般若空观,明彻内外,透悟真俗。道生独创“大顿悟”说,孤明先发,玄致深远。除顿悟说外,道生的涅槃实性说对后世也影响甚巨。而般若性空与涅槃妙有,实则一物两面,相通相承。这些都为后世慧能所继承。 第三部分宏观论及达摩禅和曹溪禅之间的转变过程,以及达摩所传四卷本《楞伽经》的一些基本问题。曹溪禅无疑是传承达摩禅而来,但在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教派传说,历史的真实究竟怎样,还待学者细心考证。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主张,非但不是达摩所亲传,甚至也不是慧能所亲说,大概都是禅宗五家的后来总结。传《楞伽经》者称为楞伽师,但在楞伽师中,还须分别出重教与重宗两派,即经师和禅师的不同,后者逐渐向禅宗过渡。 第四部分详细考察道信、弘忍以及东山法门的发展历程,顺便提及丛林制。道信是东土四祖,是中国禅宗形成史上的重要一环,影响了达摩禅的发展方向。“藉教悟宗”,到得道信,所藉之经已经偏重般若。而弘忍作为慧能之师,其重要作用自不待言。弘忍继承并发展了道信倡导的山林佛教的禅风,并把修禅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在农禅并作的修禅生活中透露出中国禅宗特有的老庄风度。中国禅宗的基本组织形式—丛林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第五部分论及《金刚经》。慧能在礼黄梅之前,已闻《金刚经》而有所开悟。然而《金刚经》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此。禅宗发展过程中,渐以金刚般若代替一切般若经,不仅因为《金刚经》与最上乘无相法门相契合,更由于长短适中,广赞受持功德,易于受持。 第六部分:《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主要影响了慧能的心性本觉思想。遵循《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心有体(真如心)用(生灭心)两个方面,真如心不离生灭心,又要超越生灭心。也就是说,绝对主体就在主体自身之中,不在彼岸,是内在而非外在。一念觉即成佛。 第七部分考察牛头禅及其对曹溪禅的潜在影响。牛头禅受三论宗影响是明显的,同时,又将老庄思想融会其中。这种中国化的禅宗后来融入慧能门下,尤其是青原石头一系的禅法之中。 曹溪禅法虽被称作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事实上是慧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对慧能之前的哲学与佛学思想作相关性的回溯梳理,可以看出慧能删繁就简、直捷明快的禅门风格的历史源流,以及慧能融合百论,自成一家的思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