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电话发明以来,语音通信一直是现代各种通信系统承载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业务。随着通信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业务综合化、多样化,网络带宽与系统容量、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64kbit/s的PCM语音压缩编码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得拥挤的传输信道要求。因此,如何在不牺牲语音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传输的比特速率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立论的依据。 论文首先从语音产生的离散数字模型出发,简要叙述了低速率语音压缩编码中采用到的一些相关理论基础,随后把重点放在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并获得广泛应用的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声码器的研究之上,从系统级的角度剖析了几种经典的基于CELP的语音编码算法标准,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以ITU-T G.729标准为例,给出了一个采用DSP技术的通用数字电话实现方案,根据该方案制作的数字电话终端,在2000年5月北京进行的3G系统联调中,话音质量清晰、自然度好、运行可靠,受到了合作方专家的好评。 考虑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军事通信)对速率和可靠性要求严格,而在另一些场合(如大规模生产)对性价比比较注重、更看重编解码的运算复杂度。故在论文的最后一章还就如何进一步降低CELP编解码算法的速率及复杂度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在附录中通过讨论双路Modem热备份功能的实现来对数据的可靠性传输问题作一探索。 论文中的图表和数据直接来自于作者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