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昌族是中国26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演进,阿昌族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阿昌族人口较少,没有本民族文字,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耳。其文化一旦消失,就很难重拾和搜集。因此,阿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十分必要。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这些情况,在政府主导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也逐渐出现了阿昌族的项目。2006年,阿昌族的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入选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无疑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仍然面临多重困境。以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为例,随着这一文化事项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对这项被打上政治意识形态烙印的“文化”采取了相应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为活态的文化,其产生和发展都需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靠,并因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得以延续。现在仅凭借机械的、由政府“唱主角”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将这种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希望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户撒刀锻制技艺的保护为主要讨论对象,探究在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传承人和阿昌族民众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布朗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蜂桶鼓舞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布朗族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迄今仍然保存着鲜活的生命力而呈现活态。位于云南省临
城市民族社区作为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的载体,是城市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界对城市民族社区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等都将
相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而言,回族社会性群体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社会上存在对回族及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在这样的语境中,关于回族的国家认同及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必
2002年4月19日 ,广州石化举行HSE管理体系实施新闻发布会 ,郑重向社会各界宣布从即日起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这标志着广州分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与国际石油石化公司的HSE管理接轨。广州
期刊
随着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空气质量的下降,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低碳认知、低碳态度和低碳行为三方面入手,分析对比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探讨针
期刊
学位
“拜干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是非亲缘关系的亲缘化,是建立虚拟亲属关系的一种方式。  西双版纳干借村是一个以橡胶经济为主要来源的哈尼族村寨。“拜干亲”习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