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载体的构建是药物剂型的基础,也是给药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本文采用锐孔-聚合法和膜乳化法制备了聚合电解质微胶囊,证明其可以作为一种结肠给药的潜在载体。根据结构决定性能的基本原理,探讨微胶囊的形成机理以及结构对性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到的结论可以为新型NaCS-CS/WSC-PPS聚合电解质复合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纤维素硫酸钠(NaCS)和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CS/WSC)为聚电解质材料,以多聚磷酸钠(PPS)为小分子交联剂,采用锐孔-聚合法制备了NaCS-CS/WSC-PPS微胶囊。其形貌圆整,具备典型的囊/核-膜状结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当CS/WSC液滴进入到NaCS与PPS的混合溶液中以后,聚阴离子的NaCS会与CS/WSC反应,在液滴的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膜,小分子的PPS则能通过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膜向内渗透、固化交联,形成典型的囊/核-膜状结构;该微胶囊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输送载体。以5-氨基水杨酸(5-ASA)为小分子的模型药物,采用锐孔-聚合法制备了负载5-ASA的NaCS-CS-PPS微胶囊。其形貌圆整,具有内、外双层膜状结构,内部呈典型的囊/核状,平均粒径为1.90±0.09m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0.77±0.64%和90.03±0.95%;5-ASA以晶体的形式镶嵌在囊/核状结构中。载药微胶囊在模拟结肠液(SCF, pH6.4)中具有良好的溶胀和溶蚀性能;在12h的测试时间内(SCF, pH6.4),累积释放出了所负载的全部药物。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5-ASA以无规型扩散(Anomalous (non-Fickian) transport)的方式向外释放,是一种兼有小分子的扩散、大分子的溶胀、溶蚀和药物溶出的综合过程,具有缓控释给药特征;可以作为一种小分子类药物的输送载体。经参数优化后得到的载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内水相pH为4.25,外水相pH为6.0,NaCS浓度为1.4%(w/v), PPS浓度为0.5%(w/v)。以乳铁蛋白(LF)为大分子的蛋白类模型药物,采用锐孔-聚合法制备了负载LF的NaCS-WSC-PPS微胶囊。其形貌圆整,具有典型的囊/核-膜状结构,平均粒径为1.97±0.10mm。形成机理分析表明,当载有LF的WSC液滴进入到NaCS与PPS的混合溶液中以后,NaCS会在液滴的表面与WSC快速形成一层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膜将LF包在其内;而PPS则能通过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膜向内渗透、固化交联,形成典型的囊/核-膜状结构。负载后LF在一级结构上保持完整;与对照组相比,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5.60±0.59%和70.72±0.91%。在弱酸性环境下(SCF,pH5.5;pH6.4),12h内LF以缓慢增大的趋势、持续而接近百分之百地完成了释放;而在中性pH环境下(SCF,pH7.0),其出现了加快的释放行为,据此推断LF的释放同样是一个小分子的扩散/溶出与大分子的溶胀以及酶解溶蚀作用相结合的综合过程。不同取代度的NaCS (DS:0.51和DS:0.66)对其形成的负载LF的NaCS-WSC-PPS微胶囊的性能影响显著。NaCS的取代度较低时(DS:0.51),其分子链较长,有利于其在WSC液滴表面快速包覆成膜,阻止PPS的渗入交联,WSC液滴的内部结构较为疏松,最终形成的微胶囊结构疏松、粒径偏大。DS:0.51组微胶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较低、溶蚀率较大。单位时间内DS:0.51组载药微胶囊的LF累积释放总量较大,12h内缓慢而持续地释放出了所负载的全部药物(SCF, pH6.4);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F以无规型扩散的方式向外释放,可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类的缓控释载体用于药物的特异性输送。以NaCS、海藻酸钠(NaAlg)以及WSC为材料,采用膜乳化法制备了微米级的CA/NaCS-WSC微胶囊。乳化剂Span80和Tween80以7:3的比例(v:v)混合使用时,微球形貌较圆,分散度较好。以1.5%(w/v)氯化钙与5%(w/v)氯化钠作为混合交联剂,其浓度水平较为适宜。CA/NaCS-WSC微胶囊呈较为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62.36±13.87μm。经FITC标记后,在微胶囊的表面可以看到一层由NaCS-WSC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衣的荧光圈。形成机理分析表明当氯化钙溶液加入到NaAlg/NaCS乳液中以后,钙离子会快速的向NaAlg/NaCS液滴中扩散,交联固化形成海藻酸钙(CA)/NaCS微球,而NaCS则被锁定在CA凝胶微球的网格状结构中;在相反电荷的吸引下,NaCS分子会逐渐由CA网格状结构的内部向表层迁移,与溶液中的WSC反应形成聚合电解质复合物包膜,最终形成了以CA为核心、NaCS-WSC聚合电解质复合物为外膜的囊/核-膜状结构。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计和参数优化,经锐孔-聚合法/膜乳化法制备的聚合电解质微胶囊,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结肠给药的良好载体。微胶囊的载药量高、具备典型的囊/核-膜状结构,可用于缓控释结肠给药系统的设计,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