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建筑发展过程比较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建筑体系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以西方化的 转变为主要线索,将中日进行比较,目的在于寻找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问题具有操作性的思 想启示。 研究思路按照“社会——建筑——人”的模式展开。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详细分析中国和日本既有相关研究状况; 限定研究前提。 第二章论述中日近代社会史背景下近代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以东西方相遇 为起点,经历模仿、全盘移植的西方化过程,转为追求自立发展。中国和日本在不同的近代 史背景下走了不同的城市与建筑发展道路。 第三章论述近代建筑风格的移植和演变过程。中国和日本在风格演变过程上具有明显的 相似性,前期为西方复古主义,后期追求民族形式和西方新建筑思想。同时,中日近代建筑 风格演变的主导人不同,中国是由西方人为主,而日本则由日本人把持。 第四章论述近代建筑技术的移植和发展过程。建筑技术在中国以往近代建筑研究中被忽 视,而日本则是重点研究问题,本文按照日本的研究思路对中国近代建筑技术进行了整理和 分析,分析了建筑技术在建筑体系成立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分析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人”的影响作用。“人”的影响作用可以区分为建筑 体系内外两方面:建筑体系外的影响源于行政权力及社会整体,涉及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 等深层问题;建筑体系内的影响源于建筑师本身。本文着重分析近代中日建筑师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不仅考察在风格和形式等纯学术方面的努力,而且关注西方式“建筑师”职业在中 国和日本确立过程中,建筑师自身所发挥的作用。 第六章概括总结本文的探索性工作、研究结论、思想启示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近代建筑,建筑体系,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建筑师
其他文献
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技术、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城市设计还包括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意向建议、开发构想、信息反馈等
学位
该论文阐述了中国古村落的研究状况,古村落具有的价值,并强调了选取部分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论文目的是探讨古村落保护制度的确立、目前中国文物建筑
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引进动画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在
该文针对中国为保护历史建筑进行的环境整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经验,运用触媒作用、生长理论、分区管制法等理论,对哈尔滨市的圣.阿列克谢耶夫、圣.伊维
论文以研究泉州旧城现阶段的私房建设为主题,通过对该地区私房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居住类型、改造特色等要素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泉州旧城现阶段私房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
该文结合国内外现代观演建筑的发展态势,以观演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如何使其作为观演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旧观演模式的更新,创造真正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观演场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人类居住模式引述:追溯人类居住模式的发演变历程,分析其与自然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诸方面构成的关系.②三峡移民与住
学位
该论文以明清北京城商业街市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力求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商业街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商业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性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