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主要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的结果,更多地关注自我-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他人”是谁的关注不够,而关于心理距离究竟带来了个体决策时的何种心理变化,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社会价值理论认为,人们会按照社会价值推崇的标准或规范为他人做出决策或提出建议,且越是心理距离较远的他人,人们越倾向于按照社会价值标准或规范为其做出决策。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比较人们在社会价值标准不同的多种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以反复检验上述假设,并尝试探讨“熟悉性”和“相似性”两种常用的区分自我与不同他人之间心理距离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共包括三项研究,每项研究包含两个实验。研究一考查在社会价值标准“中立”(即没有明确地鼓励人们冒险或不冒险的社会价值标准)的金钱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其中实验1基于对他人的熟悉性,通过区分具体他人和笼统他人,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得失两种情境下为不同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实验2基于与他人的性格相似性,通过区分“相似他人”和“不相似他人”,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得失两种情境下为不同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研究二考查在社会价值标准推崇或鼓励保守的安全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其中实验3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两种安全决策任务上,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实验4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同样任务上,为相似和不相似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研究三,考查了在社会价值标准鼓励男性冒险而女性保守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其中实验5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两种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实验6考查了男女被试在同样任务上为相似和不相似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研究一的结果表明:在社会价值“中立”的金钱决策任务上,无论是熟悉性(具体/笼统他人)区分,还是相似性(相似/不相似他人)区分,均没有发现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1中决策者性别和任务情境的主效应也均不显著,但决策者性别与任务情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男性在损失任务上比在获益任务上为他人决策更冒险,而女性得失情境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不存在差异。实验2中决策者性别的主效应亦不显著,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显著,损失情境下比收益情境下更冒险,且心理距离、决策者性别、得失情境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男性为相似他人决策,在后果严重性高(损失情境)的情况下比后果严重性低(获益情境)的情况下更加冒险;女性为不相似他人决策,在后果严重性高(损失情境)的情况下比后果严重性低(获益情境)的情况下更加冒险。此种复杂的结果可能与金钱决策任务的社会价值标准不明、从而导致为不同他人决策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有关。研究二的结果表明:在社会价值明确指向保守选项的安全决策任务上,无论是熟悉性(具体/笼统他人)区分,还是相似性(相似/不相似他人)区分,均发现了为心理距离不同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3中为心理距离较远的笼统他人比为心理距离较近的具体他人决策更保守,实验4中为心理距离较远的不相似他人决策比为心理距离较近的相似他人决策更保守。实验4中心理距离和性别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男性为相似/不相似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不存在差异,女性为不相似他人比为相似他人更保守。总体上看,此种结果与社会价值理论关于人们会遵从社会价值标准为心理距离较远他人决策的假设是一致的。研究三的结果表明:在社会价值标准鼓励男性冒险而女性保守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实验5发现男性为心理距离较近的具体他人比为心理距离较远的笼统他人决策更冒险,女性为心理距离较远的笼统他人比为心理距离较近的具体他人决策更冒险,实验6发现男女被试均为心理距离较远的不相似他人比为心理距离较近的相似他人决策更冒险。也就是说,当采用熟悉性(具体/笼统他人)区分时,男女被试各自遵从社会价值标准对不同性别的不同角色期待为心理距离不同他人做出决策,二者之间出现了分化,而当采用相似性(相似/不相似他人)区分时,男女被试性别分化消失了。这或许是因为在社会敏感性较高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前一种区分只是诱发或启动了个体与不同他人浅层的、表面的社会关系,促使人们按照社会价值赞许的标准为不同他人做出决策,而后一种区分或许启动或诱发出了个体与不同他人更加深层和私密的心理关系,促使他们冲破社会价值标准的束缚而设身处地地为不同他人做出决策。总起来看,本研究的结果支持社会价值理论的一般假设,但似乎也表明,人们是否遵循社会价值标准为他人做出决策,既与相关任务上社会价值标准的明晰性有关,也与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触及到的具体内容或层面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针对具体决策任务和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