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能引起犬科、鼬科和浣熊科等动物的感染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双相热、鼻炎、肺炎、结膜炎、胃肠炎、支气管炎以及神经症状。该病在我国多个地方流行,对毛皮动物、野生动物、特别是犬科动物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辽宁地区流行比较严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多样,且难以防控,死亡率较高,给辽宁地区的宠物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深入了解辽宁地区CDV的流行特点以及辽宁地区CDV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开展了下面的几项工作:第一章:辽宁部分地区宠物犬犬瘟热调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剖检、病理组织学等方面,收集了2014~2016年辽宁部分地区9个宠物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犬瘟热宠物犬281份拭子和组织病料样品。采用胶体金抗原检测卡和RT-PCR方法检测,其中有23份样品为犬瘟热病毒阳性,阳性率为8.19%。辽宁地区发病犬的临床症状以混合型为主,其次是呼吸道型、消化道型、神经型以及皮肤型,各型患病犬都有双相热经过。采用CDV病原胶体金试纸条对病犬的眼、鼻、口腔分泌物和粪便进行检测,其中阳性病料有281份。剖检患病犬,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以肠系膜淋巴结的症状最为明显,脑膜充血、出血,肺脏出血、坏死,脾脏肿大、暗红,胃肠道出现卡他性炎、充血,胰腺萎缩等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肺广泛充血,肺泡壁结构消失,肺泡腔内充满巨噬细胞;脾淤血、出血,白髓几乎消失,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肝细胞大量空泡状,颗粒样变性、脂肪样变性;淋巴结有明显的充血、出血、萎缩和水肿,淋巴小结不明显。第二章:辽宁部分地区宠物犬犬瘟热病毒H、F基因分析。为了全面了解CD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情况,我们从辽宁省的沈阳、锦州、辽阳等地区的9个宠物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犬瘟热病犬中分别采集了281份拭子和组织病料样品。同时采用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试纸条和RT-PCR检测方法,筛选出23份CDV阳性样品。测定了12株CDV基因H,H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该12株CDV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5%~99.9%,与疫苗株的(Onderstepoort、CDV3)同源性为90.3%~91.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12株野毒株均属于中国当前流行的Asia-1型,其中来源于沈阳的SY-6、SY-35株与在北京CDV强毒株BJ-09在同一进化分枝,其余来源于沈阳、锦州和辽阳的10株与东北地区流行的CDV在同一进化分枝。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蛋白235-245、415-425、595-605氨基酸等处存在高变异性,H蛋白的3555区域氨基酸非同义置换概率较高;糖基化位点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2株CDV的H基因糖基化位点、抗原表位方面与Asia-1型CDV野毒相似,但与疫苗株相比变异较大。此外,我们发现,JZ-6株丢失了一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CDV F基因序列,针对其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2个分离株F基因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用MEGA6软件绘制出了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CDV毒株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均为1989nt,编码662个氨基酸,其蛋白结构中的17个cys残基位点和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均高度保守,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220R-R-Q-R-224R。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毒株与CDV代表强毒株HeB(07)1属于同一谱系,均为强毒株。其中SY-11株与DL-8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其它疫苗株关系相对较远。上述研究表明,辽宁地区宠物犬犬瘟热流行毒株以Asia-1型犬瘟热病毒为主,不同病毒株间存在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