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根除Hp治疗对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帕金森病门诊(平均海拔2,260米)就诊的158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详细记录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等信息,根据13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分为Hp感染组与Hp非感染组。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DPRS)和改良版H-Y分期、WOQ-9量表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便秘评分系统(CSS)、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等评估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分析PD合并Hp感染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选取62例Hp感染PD患者作为治疗A组(根除Hp治疗+抗PD治疗)和62例Hp非感染PD患者作为治疗B组(抗PD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变化。结果:1.青海地区PD患者的Hp感染率为60.1%。2.在非运动症状方面:Hp感染组消化不良、便秘、焦虑、抑郁发生的比率均高于非Hp感染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患者CSS、HAMA、HAMD及LDQ评分均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症状方面:Hp感染组发生剂末现象的比率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患者UPDRS-Ⅲ、UPDRS-Ⅳ、UPDRS总分及H-Y分级均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中晚期病情程度的患者(70.4%)高于Hp非感染组(29.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便秘、消化不良、中晚期病情程度是PD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A组UPDRSⅢ、UPDRSⅣ、LDQ及C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及关期时间均低于B组,A组患者的开期时间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治疗8周后H-Y分级、关期时间、HAMA、HAMD、LDQ及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开期时间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8周后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7.1%)明显高于B组(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次研究发现青海地区PD患者Hp感染率为60.1%,高于国内外相关研究。2.青海地区PD患者合并Hp感染的消化不良、便秘、焦虑、抑郁、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以及PD的中晚期病情程度等非运动和运动症状重于Hp非感染者。矫正混杂因素后,发现便秘、消化不良、中晚期病情程度是PD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除Hp治疗不仅可提高青海地区PD患者的疗效,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消化不良和便秘以及焦虑和抑郁状态也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