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高校教学建筑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特质是由发生在其中的事件模式所赋予的,事件的发生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空间而异。基于事件研究空间,再透过有形的空间捕捉无形的事件,将有助于使建筑成为有生命力的系统。   建筑的设计研究可以类比为对语言的整理,正确的语言能够清晰地表现个体和世界的联系,能够重复使用、重新创造并自行演进。   一直以来,大学校园被看作是从事建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理想平台,许多关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都是以高校环境为实证模板的,这可能与校园环境的事件逻辑相对清晰和事件结构相对完整有关。教学建筑是校园的本体功能模块,它在更大意义上主导了校园文化下的事件标准和行为依据,对教学建筑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指标性。在高校建设热潮之下,我国高校教学建筑设计规范是空缺的,这种结构性的不和谐不容回避。事实上,国内对高校教学建筑设计的专题探讨中,真正触及教学建筑的事件模式和使用者主观因素的系统研究至今仍然留白。   基于上述理解,研究者持一种开放的多元评价观,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证研究法为中心的“结构-人文”评价方法,整合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环境质量评价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一并从多种维度认知、剖析、发现研究对象,进而通过多任务、多进程的研究共同接近理论目标。这是具有学科综合化特征的建筑设计理论探索和评价实践,研究综合主、客观因素以增进客观性和现实性,结合量与质的方法以增进可靠性和有效性,既区别于传统建筑学研究方法和内容,也与以物质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客观评价有所不同,不失一般性。   本文致力于岭南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理论研究。受岭南地域物质条件及文化氛围影响,以传统模式发生教学事件的高校普通教学建筑单体均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本文以环境使用者的本体价值为依归,充分考察教学建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倾向,试图发现存在问题,洞察环境行为及心理,权衡设计得失,提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模式和设计导则。   按照研究推进过程和论文的行文结构,本论文对岭南高校教学建筑使用后评价及设计理论的具体论述,主要涉及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的构建部分。一方面系统阐述了课题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厘清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而确定研究的学科支撑、取向和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策略和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探索性研究,使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旨趣、评价方法得以具体化。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评价部分,侧重于环境认知方式的研究。以满意度评价和舒适度评价并置的方式,充分考察使用者对教学建筑的显、隐性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集。第三部分是焦点性评价部分,侧重于环境实现手段的研究。根据高校教学建筑的特点,分别以场所环境质量、课外空间、使用方式评价和教室主观倾向评价为旨趣,探讨了高校教学建筑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环节,得出趋于普适的评价结论。第四部分是结论提炼和成果转化部分。当中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理论成果,其一是对综合性评价结论作进一步的整合,提出岭南高校教学建筑综合性评价指标集;其二是研究者根据自身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提出与良性的教与学行为相契合的空间模式语言,从而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建筑设计理念层面;其三是把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研究结论具体化、条理化,进而落实为有利于优化环境品质的设计建议与导向性准则。上述成果是认识层面和方法层面综合理论建构。   本研究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入手,首次把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特质归结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及环境体验,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地全面探讨了高校教学建筑的评价指标和设计语素(包括模式和导则)。这是对高校设计理论的补充和扩展,具有普适的实践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全世界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也相应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和机构的广泛关注。城市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主要载体,是能源的主
到了21世纪初的第十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具有自由形态的建筑作品已成为20世纪后世界建筑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继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之后对建筑界影响最大的
商业是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的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业不断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商业蓬勃发展,对于城市商业空间的研究随之兴
DWG格式地形图目前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及建筑学进行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参考依据,地形的三维地形模型也成为辅助设计的重要手段。虽然现有许多软件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但若不能掌握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设计师都在借鉴工业造型软件进行三维建筑形态的设计研究。然而,这类软件的不足之处在于:三维电脑模型只包含了“视觉信息”;研究出的形态与后续的技术深化设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从当代景观建筑学到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景观复兴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第一章通过对营造新景观的伯纳德·屈米和雷姆·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竞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建筑空间是否舒适已经成为了使用者们主要关心的问题。中庭空间微气候是整个建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将中
由于城市居住环境的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物种减少,使人们对环境生态的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日益关注。就此本论文采用文献综合法、实例调查研究的方法,以深圳城
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贡献者,残疾人能够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融入主流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残疾人康复的目标就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
随着全球化及信息化的深入影响,流动空间悄然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大事件也作为全球化时代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青睐,大事件与流动空间之间存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