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际关系的研究是社会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良好的群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元素。以往关于群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通过单方面从态度层面来探究,对群际关系的探讨较为单一。前人在关于态度的研究中,更多采用外显测量的方法。当前研究从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探讨藏汉群际关系的特点。研究一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以反应时为指标,探讨藏汉大学生的群际态度。以藏族、汉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民族:藏族、汉族)×2(词语效价:积极、消极)×2(编码任务:藏族人、汉族人)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民族为组间变量,词语效价及编码任务为组内变量,以反应时为因变量指标。结果表明,汉族被试在积极效价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内群偏爱;在消极效价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内群保护。藏族被试在积极效价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内群偏爱;但在消极效价下,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内群保护,且还有一定的外群体偏爱倾向。研究二采用独裁者博弈范式,以被试在游戏中的分配结果为亲社会行为的分析指标,探讨藏汉大学生的群际亲社会行为。以藏族、汉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分配者身份:藏族、汉族)×2(群体:内群体、外群体)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分配者身份为组间变量,群体为组内变量,以被试在游戏中的分配结果为因变量,以此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分析指标。结果表明,藏族、汉族被试在硬币分配的游戏中,分配给自己内群体的数量与分配给外群体的数量有显著差异。相对于分配给外群体的资源,藏族、汉族大学生分配给内群体的资源更多,即相对于外群体,对内群体表现出了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且相对于汉族被试,藏族被试分配给内群体和外群体的资源更多。通过对两个研究结果的分析,当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态度层面,汉族在积极的效价下,对自己的内群体有明显的偏爱,在消极的效价下,对内群体有明显的保护。藏族在积极的效价下,对自己的内群体有明显的偏爱,但在消极的效价下,对内群体并没有明显的保护。(2)在行为层面,在资源分配的亲社会行为中,相对于外群体,汉族、藏族分配给内群体更多的资源。综上,藏汉大学生的群际关系体现在态度层面和行为两个方面。在态度层面,汉族人和藏族人对内群体有偏爱。在行为层面,相比外群体,汉族人和藏族人对内群体的亲社会行为更高,其内群体偏爱的态度也体现在资源分配的行为中,分配给偏爱的内群体更多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