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于反叛和皈依之间——对奥康纳的《智血》的精神分析解读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被公认为是继威廉·福克纳以来美国南方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信仰与现实、自我与本我、超我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社会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美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与生存心理。《智血》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颇能代表她的写作风格。该小说自一九五二年问世后,立即轰动了美国文坛。国内外有关该小说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宗教、新批评、女性主义、存在哲学等方面。鉴于该小说主人公皈依宗教时充满矛盾、斗争的精神痛苦,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入手对其作以尝试性的解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说明在一个生活混杂与精神扭曲的社会中,人在信仰上的迷惘与痛苦;另一方面旨在揭示弗兰纳里·奥康纳所关注的是宗教的启示意义而非宗教的惩罚机制。 文章认为,心理创伤是引发主人公焦虑的根源,而焦虑又推动了主人公走上堕落、否定、反叛宗教的道路,并试图创建没有基督的宗教。然而,个人宗教的构建不仅未能使主人公忘记创伤、克服焦虑、躲避基督、逃脱宗教,反而使其戴上更加沉重的精神枷锁,陷入更深的恐慌与虚无混乱之中。主人公经过自我探索、自我反省,终于认清了人性的本质和罪恶,摆脱了虚无的困境,抛弃了异端的学说,皈依基督。 文章包括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简略介绍奥康纳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小说的主要情节、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是理论框架,概述本文所运用的精神分析方法,主要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学说及创伤、焦虑理论。第二章根据创伤理论,从家庭、战争、社会等三方面探寻主人公黑兹尔.莫茨创伤心理的形成。第三章依据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症的多种因素诱发理论,探析黑兹尔三种焦虑心理及其各自产生的原因。第四章讨论黑兹尔否定、反叛基督后的堕落行为,没有基督的个人宗教的建立及失败,并运用心理人格学说,分析黑兹尔的自恨心理、自我审视、剖析及最终的内心转变--皈依基督。结论部分总结了黑兹尔·莫茨皈依基督的心理历程,指出黑兹尔·莫茨的死亡并不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创作的最初目的,而是一种启示,一种通向灵魂救赎的必由之路。奥康纳笔下的人物在死亡中看清了自己内心的罪恶和根源:宗教信仰的丧失。通过黑兹尔·莫茨的故事,奥康纳不但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困惑与迷茫,并试图为其找一条出路:只有朝圣基督,才能沐浴到上帝的爱和仁慈,并最终得到精神上的救赎。
其他文献
高档住宅发展区坐落在托尔托利塔山公园基地,距离北图森市区仅24 km。由于开发商保证要将秀丽的景观巧妙地与世界一流的设施相融合,萨瓜牧场有望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先进和最富
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美国巨变时代中成长,又因身处世纪转换之时,目睹了新、旧的理想主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本文将根据不同时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精美、小巧的迷你音响又逐渐走进许多家庭。在市场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各大家电商场都在最醒目的位置设有迷你音响专柜。这些迷你音响不仅占地小,外
期刊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她总在作品中探索非洲传统文化。本文将分析《索罗门之歌》和《柏油娃》中的非洲传统文化特色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籍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用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意第绪语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犹太世界,并且
首先,从用途考虑。先要确定您喜欢听什么广播电台的节目。一般情况下,只收听本地电台节目的读者,可购买调频/调幅(FM/AM)两波段收音机。要想收听远距离国外广播电台节目,则
期刊
学位
威廉·福克纳和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中的两位。他们在世界文坛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熊》和《老人与海》丰富的内涵被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评
期刊
本文以译者的主体性为视角出发,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被看作是“仆人”,要忠实于原作者,还要忠实于读者。然而,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