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特质是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性质。人格特质也向来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人格特质的形成也纷繁复杂,包括社会、家庭、个人的多种因素。自20世纪40年代人格特质理论的提出,各国的学者都积极的参与到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在任务选择和学业成就上有重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sense of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1977,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来的。近年来,自我效能感理论渗透到人们的各种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人的心理健康以及临床这两个方面。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来,青少年时期是是人格特质和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小学生由于学业成绩差,对自己的能力持否定态度,拒绝激发积极向上的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而使学业成绩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激发和改变自我效能感,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也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松原市松江小学五年级学生186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分析探讨人格特质、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假设模型路径图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中外向性、谨慎性、宜人性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对数学成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3.得到人格特质、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路径回归图。4.数学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和数学成绩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希望可以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引发小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学业关系等的关注,并引导学生正确和恰当的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刻苦努力,提高数学成绩,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了相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