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术界对手部动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其表达范畴发生转移的文献却很少。本文以此为契机,对为从手部动作范畴到心理范畴的手部动词的历史演变进行考察。通过对它们历史的演变考察,我们根据它们的演变方式将具有这些用法的词分为三类,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从手部动作范畴到心理范畴的手部动词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目前,对这类词演变路径进行考察并归类的进行的成果甚少,本文的研究可能对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借鉴作用。第二章是对通过隐喻机制实现心理义的手部动词进行归类、分析。据目前研究来看,这种演变方式是最主要的。因此,这类词数量居多。但他们又有一些小的细微差别。有的是将心作为一个容器,将物体(更多是人)放置其中,如“挂”;有的是将心作为可处置的对象进行处置,如“揣”“摸”。但他们都是通过隐喻方式得到表心理范畴这一功能。第三章是对通过转喻机制或词义沾染方式实现心理义的手部动词进行归类、分析。据目前研究来看,这两类词的数量都比较少,通过转喻机制实现心理义时常形成一个固定词语来表示一个人的性格,而通过词义沾染方式实现心理义的手部动词目前只有唯一一个“打”字,获得沾染义后常独立表达心理义。最后是对全文做一个整体总结,并将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提出,希望能够引起关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主要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演绎与归纳并用,将每一个具有这种用法的词进行细致分析,归类,并作出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反过来对演变路径加以演绎推理,两者相互服务,解释就更加合理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