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梗死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来研究发现炎症和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白细胞介素-4和13(IL-4和IL-13)是一种生物活性相似的多效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脑梗死后其变化目前研究较少,且有争议。同时,IL-4和IL-13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IL-4与IL-13及其受体基因有多个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基因多态位点,这些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第一部分白细胞介素-4、13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血清IL-4和IL-13的变化,以明确IL-4和IL-13是否参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51例对照者,其中对照组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两个亚组。脑梗死病人分别在第1、3、7和14天收集血标本,对照组收集一次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4、IL-13水平。结果:1.对照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两个亚组血清IL-4水平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IL-4水平无变化(p>0.05);第3天开始增高,第7天时达高峰,为基础水平的3.4倍;1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脑梗死后第3、7和14天的血清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p<0.01)。2.对照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两个亚组IL-13水平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IL-13水平无变化(p>0.05);第3天开始增高,第7天时达高峰,为基础水平的2倍,1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脑梗死后第3、7和14天的血清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4和13水平升高,可能抑制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第二部分白细胞介素-4、13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目的:1.探讨IL-4 C-590T和C+33T、IL-13 C+1923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IL-13水平的关系。2.探讨IL-4 C-590T和C+33T、IL-4RQ576R、IL-13 C+1923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5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51例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IL-4 C-590T和C+33T、IL-4R Q576R、IL-13 C+1923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IL-4 C-590T和C+33T位点呈连锁不平衡,TT基因型的IL-4血清水平高于TC和CC基因型,TC基因型高于CC基因型。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无差异。2.IL-13 C+1923T基因的TC型和TT型的血清IL-1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的血清IL-13水平均高于CC型。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无差异。3.IL-4R Q576R的各种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无差异。4.脑梗死组中携带IL-4 590T/IL-4R 576R或IL-4 33T/IL-4R 576R基因型的比例较对照组高;IL-13 1923T/IL-4R 576R基因型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IL-4 C-590T与C+33T位点呈连锁不平衡,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IL-4 C-590T与C+33T基因多态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2.IL-13+1923T基因与高血清IL-13水平相关,IL-13 C+1923T基因多态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3.IL-4R Q576R基因多态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4.IL-4 590T/IL-4R 576R和IL-4 33T/IL-4576R基因型可作为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预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