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研究治疗癌症药物的进程中,发现许多化学抗癌药物在作用于靶细胞时往往累及正常细胞,且大多数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遗传毒性,但植物药的毒性却不明显,证明中草药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中草药的研究多集中在提纯、分离方面,在其性质及其抗癌机理的研究仍然很欠缺。本论文研究了抗癌中草药冬凌草甲素和靛玉红的电化学性质,建立了两种药物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运用电化学和光谱学手段研究了抗癌中草药靛玉红和抗代谢药甲氨喋呤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讨论了靛玉红和甲氨喋呤通过插入到DNA的双螺旋链中或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加和物来抑制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论文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内容: 1.研究了抗癌药物冬凌草甲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NaAc-NaOH(pH7.8)的缓冲溶液中,冬凌草甲素有一受吸附控制的还原峰,峰电位为-1.150V,峰电流与冬凌草甲素浓度在7.25×10-7mol/L~1.01×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5×10-7mol/L(信噪比为3∶1),对冬凌草片剂实际样品中冬凌草甲素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2.利用循环伏安技术和差示脉冲技术研究了抗癌中草药靛玉红在0.1mol/L KH2PO4(50%丙酮,pH4.6)的缓冲底液中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图谱表明其电极过程是一吸附控制为主的复杂电极反应,呈现了两对可逆的氧化和还原峰,同时也呈现了一不可逆的还原峰。文章分别运用Lavorin理论计算了不同电位下的动力学参数,并以0.920V处的氧化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靛玉红浓度在7.643×10-7mol/L~1.146×10-5mol/L与峰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822×10-7mol/L,并对靛玉红片实际样品回收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3.主要以KH2PO4缓冲溶液(pH约为4.60)为支持电解质,在石墨电极上研究了甲氨蝶呤的电化学行为以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甲氨蝶呤在电位0V~1.4V范围内有一个不可逆氧化峰(0.914V),在0V~-0.7V电位范围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位-0.552V,氧化峰为电位-0.453V)。随着DNA的加入,峰电位发生了位移,峰电流降低,且以-0.552V和-0.453V处氧化还原峰为主要对象,计算了电极动力学参数,发现加入DNA后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由0.662s-1降到0.325s-1。同样紫外可见光谱与DNA修饰电极也同样证明了MTX与DN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者之间电子云相互重叠,发生了插入作用,形成了新的缔合物DNA-mMTX(m=2)。这些表明MTX通过与DNA的相互作用,也会干扰DNA的合成,从中我们得到MTX可能的抗癌和毒副作用机理。 4.利用差示脉冲技术和线性扫描技术分别在裸玻碳电极和DNA修饰电极上研究了抗癌中草药靛玉红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NA的加入,靛玉红的峰电位发生了明显位移且峰电流降低,同时紫外可见光谱也表现出其538.7nm的电子吸收显著降低,红外可见光谱显示了DNA中的磷酸骨架上振动峰随着靛玉红的存在,发生了变化,这些说明了具有这种平面结构的靛玉红插入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同时也与带负电荷的磷酸骨架通过静电或生成氢健发生了相互作用。另外,在最优化条件下,靛玉红峰电流的降低与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进行了DNA样品回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抗癌中草药靛玉红通过插入到DNA的双螺旋链中以及与带负电荷的磷酸骨架通过静电或生成氢健来干扰DNA的合成,从而达到了抗肿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