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重量轻、高续航的车辆需求推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尺寸的增加。大幅面高比能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而成的电池包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受到市场青睐。然而,此类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相关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阻碍。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小容量圆柱型或方型电池,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否适用于大幅面高比能软包电池还需进一步研究;且高比能的高镍电池(LiNi0.8Co0.1M
【基金项目】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重量轻、高续航的车辆需求推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尺寸的增加。大幅面高比能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而成的电池包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受到市场青睐。然而,此类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相关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阻碍。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小容量圆柱型或方型电池,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否适用于大幅面高比能软包电池还需进一步研究;且高比能的高镍电池(LiNi0.8Co0.1Mn0.1O2正极)的研究多处于材料级别,对电池级别甚至电池组级别的研究甚少。因此,本论文旨在从本质上认识大幅面软包811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及特性,拟通过实验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单电芯热失控行为与产热产气特性、单电芯燃烧行为与热失控扩散机理和多电芯热失控扩散行为特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单电芯热失控行为与产热产气特性研究。为探究大幅面软包811三元锂电芯的热失控行为,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EV+ARC)和全组分分析法研究其产热、产气特性。发现热失控过程中大幅面电芯表面温度存在显著非均匀特征,常用的集总参数法不适用于表征本款大幅面软包81 1三元电池热失控剧烈温升后的产热特性,为此,建立了基于分布参数法的大幅面软包电池表面温度分布表征方法,更合理地计算了电芯的反应热,发现热失控过程的剧烈产热量约占总产热量的88%。获得了 0%,50%和100%荷电状态(SOC)的电芯产排气特性,发现随着电池SOC的增加,电池的产气成分变得更加复杂,标志物浓度更高,电芯的产气量和产热量也相应增加;揭示了电芯的热失控产气机理,认为负极嵌锂量增加使更多的产气反应可以更彻底地发生。给出了基于质量损失、基于温压变化和基于气体浓度的三种排气速率预测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适用条件。(2)单电芯燃烧行为与热失控扩散机理研究。基于氧耗法和分布参数法研究了大幅面软包81 1三元锂电芯热失控后的燃烧行为和表面温度分布规律。通过测量满电阴极产氧量修正了基于氧耗法测量的电池燃烧热释放速率(HRR),发现电池自产氧对应的热释放量约占总放热量的5%。探明了 SOC和辐射热通量对大幅面软包811三元锂电芯燃烧行为的影响,发现100%SOC和0%SOC电池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燃烧行为,电芯的点燃时间随辐射热通量的增大而减小,但辐射热通量对100%SOC电池的总燃烧时间、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影响不大,电芯自产热足以支撑自身热失控扩散和射流燃烧。建立了电芯点燃时间与辐射热通量的关系模型和稳定燃烧火焰的中心线温度分布规律描述模型。发现了电芯幅面方向的热失控扩散现象,揭示了大幅面软包811三元锂电芯内的热失控扩散机理,认为热失控产生的热可燃气体、热失控电芯的射流火与达到反应活化温度的组分材料相互作用,为电芯内热失控扩散提供综合的热-力-化作用。(3)多电芯热失控扩散行为特性研究。采用分布参数法研究了加热触发方式下多个大幅面软包811三元锂电池间热失控扩散过程中电芯界面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热失控在芯间的扩散过程。发现了电芯间传导热是触发相邻电芯热失控的主控因素,而喷射火焰的辐射热和对流热均比传导热低一个量级。探明了不同热物理性质的隔热材料对多电芯间热失控扩散的影响规律和机制,认为热扩散系数是隔热材料影响热失控扩散行为的关键,应作为隔热材料筛选的关键参数。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五酯胶囊对仑伐替尼药代动力学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仑伐替尼的检测方法,研究五酯胶囊对仑伐替尼药代动力学影响;检测大鼠小肠及肝脏代谢酶及转运体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探究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仑伐替尼对照组(1.2 mg/kg),低剂量五酯胶囊150 mg/kg联合仑伐替尼组和高剂量五酯胶囊450 mg/k
思辨设计在中国大陆翻译为思辨设计,台湾地区翻译为推测设计。实际上,思辨设计的作品拥有推测性与思辨性,应用未来与平行时空的时间轴概念,对未来进行思想上的实验与探索,由英国的设计学者兼教育者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与伙伴菲欧娜·雷比(Fiona Raby)提出,提倡设计脱离工业链后的独立话语权。本文笔者通过思辨设计的时间轴作为初始点来探索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概念设计。反向推测设计方法以过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研究,但井喷式增长的微生物组学数据需要更加高效的分析方法,而机器学习算法对于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和建模有着其独特优势。青藏高原地区虽气候恶劣、人口稀少,但其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此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对青藏高原地区动物肠道微生物组进行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本文对非侵入式无损伤采样得到的青藏高原大量动物粪便样本,基于16S
矿产资源产业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资源保障,中国作为全球矿产资源产业大国,对世界矿产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力。然而,矿产资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耗过快、碳排放过多,使生态环境遭受威胁。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中国矿产资源产业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威胁的关键,是实现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矿产资源产业数据,测算G
硅基涂层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耐腐蚀、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气体阻隔性强,热导率高,电导率可控,光学性能好等,这些性能均可通过调控涂层元素组成获得。立足于硅基涂层的组分可调控性和性能多样性,使得此种涂层可以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简单的硅基材料如SiO2,在芯片制造领域已经大量使用,通过添加其它元素如C、N或H等,使其成为最常见的硅基涂层材料。例如:用C原子替代SiO2中部分O原子,形成的SiO
聚丁烯-1(PB-1)是一种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由PB-1制成的商品具有高柔韧性,突出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PB-1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复杂的多晶型行为的影响。本论文选用不同分子量的PB-1均聚物及丁烯-1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低场固体核磁共振(LF-NMR)技术,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散射(WAXD/SAXS)技术,对PB-1的分子链段动力学、
赋予材料自愈合能力有助于应对柔性器件因为反复弯折、拉伸及扭转等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具有本征自愈合能力的聚合物正面临着机械性能与自愈合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此外,大多数自愈合聚合物都需要人工干预以确保损伤界面完全接触才能发生自愈。基于此,本文将合成能够自发闭合创口的高韧性自愈合聚氨酯作为主要目标。首先,以脂肪族二硫键和基于羧酸的分子间氢键为研究重点,探查了动态键含量和软链段长度对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清洁能源和储能载体的需求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镍钴锰(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较差,其偶发的“热失控”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此外,使用状态下的电池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高倍率放电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
红外发射率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其数值高低对物体的红外辐射(热辐射)行为有很大影响。物体的红外辐射主要由其表面层的红外发射率决定,为了改变材料的辐射特性且兼顾该材料的其它性能,通常在其表面涂覆具有特殊发射率的涂层来改变其红外辐射性能,实现材料在特定场合的应用。红外功能涂层主要分为高红外发射率和低红外发射率涂层两类。高红外发射率涂层主要有两个应用领域:一是作为航天器TPS(热保护系统)最外层材料
癌症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探索持久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攻关方向。目前癌症的主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传统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上都存在固有缺陷。纳米催化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能够对肿瘤实现精准的杀伤并且不损伤正常组织,正受到广泛关注。亚铜基纳米催化材料在肿瘤微环境(TME)中能够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和抑制谷胱甘肽(GSH)的过表达,进而提高化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