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打探”即是有技巧地运用语言打开他人的话语之门,探究他人的难言之隐。长久以来,“打探”这一语言现象被草率地归入“提问”言语行为中,隐而不显。本文从“提问”与“打探”的区分入手,从微观语言学的各个层面对打探言语行为的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其正身,赢得其在言语行为家族中的独立地位。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由录像转写成的英语文字语料进行分析。录像语料源自十期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奥普拉脱口秀”。 半机构性话语的性质确保了该语料的真实性,以及此类节目中“打探”言语行为的数量多是选择脱口秀作为语料库的原因。本研究旨在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怎样科学地定义“打探”言语行为,二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实现这一言语行为,三是实现这一言语行为的语义、语用策略有哪些。
本文的理论框架是奥斯丁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原则。塞尔关于成功实现言语行为的四个适切条件在本文中被用来作为标准定义并区分了“打探”言语行为与“提问”言语行为及其它言语行为。“打探”言语行为旨在让听话人按照说话人的意愿由不愿意说向乐意说的心理状态变化,试图让听话人透露隐私或不愿说出的信息,且该言语行为有利于说话人或第三方,而将听话人置于不利一方。
研究表明:一、“打探”言语行为具有音调高、持续短和停顿多的语音特点;二、词汇不是“打探”言语行为用来抵消语力的手段,传统用于指令的礼貌用语鲜见,而语气较重的词常有;三、本文共归纳出实现打探言语行为的句型八种,除了疑问句之外,陈述句和祈使句也是“打探”的常有手段;四、形式重复和意义重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在“打探”言语行为中频繁使用,彰显了说话人刺探不到信息誓不罢休的态势;五、按语义话题把打探句子分成三类,即谈及说话人、听话人和行为的句子。与“建议”、“请求”言语行为不同,实施“打探”言语行为的句子的语义内容涉及听话人的最少,多数情况下,涉及的是说话人自身和事件本身;六、“打探”言语行为属于间接言语行为,通过执行提问、陈述和指令等次要言语行为来实现;七、“打探”言语行为对礼貌的要求很高,听话人被尊重、被认同的积极面子是说话人在实施这一行为时要重点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