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词语义偏移是当代语义学的一个关注点,汉语这种状态最早由吕叔湘先生在1983年指出,后来学者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并且指出这是一种跨语言的普遍现象。对于中性词语的语义偏移,国内外都早有研究。国外学者认为人们在使用词语时,褒义词语的使用数量大大高于贬义词语,国内学者如邹韶华教授,沈家煊教授都强调了人们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积极心理作用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人们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会对使用的词语进行积极的正面的选择,即使原来的词语是中性的,在心里作用下,也会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发生不同的语义及色彩方面的偏移。邹韶华在《中性词语语义偏移的类型及成因》(2007)中曾提到与沈家煊同样的观点:中性名词偏移的数量不是仅有的零星几个,而是为数不少的一批。常用词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与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本论文试通过考察中性词(特别是中性名词)语义偏移情况在常用词中的分布,了解中性词语在语言及语言使用中的特性,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语言。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一)对常用词中能够发生偏移的词语进行穷尽性的考察二)对常用词中能够发生偏移的词语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三)对语义偏移词语所适应的格式进行分类统计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解释什么是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第二章重点对能够发生语义偏移的中性词在常用词语中的分布进行分类和统计;第三章简单介绍其它此类的语义偏移现象;第四章介绍中性词语义偏移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制约语义偏移的常见格式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第六章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