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理解全面小康,需要我们用新观念去考量,要运用新的“人类发展观”。发展的内涵包括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创造未来的能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所有人谋福利。新的“人类发展观”要求我们进一步审视增长质量,研究一切可利用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有形和无形的物质资源、财力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成为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其本身直接构成了全社会人的福利。人群中获得健康机会的分布状况体现着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通常国际上应用“基尼系数”来反映。卫生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分配不合理。卫生信息资源作为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的一部分,它的配置公平性程度是衡量医疗卫生机构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指标,卫生信息资源也是人们研究和借鉴历史发展经验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医疗机构的科技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不仅是国家卫生信息化科学建设需要,更是我国建立现代化医疗体系重要内容,必须重视不同区域间卫生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使卫生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卫生机构日常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本文主要是初步构建了卫生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指标体系,并在探讨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卫生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状况进行实证比较研究,试图为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卫生信息资源公平性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信息资源,卫生资源及其公平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的阐述,鉴于国内外对信息资源和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已有广泛研究,但对于卫生信息资源的公平性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评价研究,更没有实际应用,本文拟将指标体系评价理论和公平性计算方法应用到卫生信息资源研究中,并进行实证研究来证明其可行性和科学性。第二部分介绍与卫生信息资源相关基础理论,为研究卫生信息资源公平性评价体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如资源、信息资源,卫生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内涵、配置机制,并且阐述比较目前一些常用公平性评价方法基本理论,为接下来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在前一部分卫生信息资源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卫生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基本测量指标影响因素,从广义卫生信息资源角度构建区域卫生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测量指标体系并初步尝试着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包括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四类上层指标及其下层的十七个下层指标,指标体系可为卫生机构评价其自身信息资源公平性程度提供依据和参考。第四部分依据2007-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指标、地理分布面积和GDP指标,2007-2010年《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的信息人员指标和信息化投入指标数据,利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公平性评价方法: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描述方法,对我国医院信息资源配置公平性情况进行实证性分析,以不同衡量标准,主要包括按人口分布,按地理分布,按GDP水平三方面,讨论比较我国医院信息人员和信息化投入公平性程度及三年间变化趋势。第五部分得出研究结论,我国医院卫生信息人力资源总量明显不足,按地理分布和GDP水平角度衡量的信息人员配置公平性均超出国际“警戒线”,按地理分布信息人员配置情况最为严重;各经济区域之间信息人员配置较合理,大多处于“警戒线以下”:医院信息化投入总量虽逐年增加,公平性有加剧趋势,各省之间的信息化投入公平性较各经济区域之间的信息化投入差,按地理分布公平性最差,然后据此对我国卫生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