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递性推理是儿童思维与认知发展中最基本的能力,研究传递性推理的心理模型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传递性推理的心理模型,更有利于探清儿童传递性推理的核心和机制问题。在传递性推理机制的研究中,传统的观点以单一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开始从复合模型的角度来探讨传递性推理的心理机制。基于这种研究思路,本研究运用较为精细的5种不同的材料,对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等五个年级的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和复合模型发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随着年级的增长个体可运用于解决传递性推理问题的心理模型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模型的增加是有序的;传递性推理问题的心理模型的发展遵循空间模型、语义—空间模型、语义模型、枢纽项模型和非传递性推理的发展顺序。 2.达到成熟水平的传递性推理,形成了空间模型、语义—空间模型、语义模型、枢纽项模型和非传递性推理并存的复合模型。 3.个体解决传递性推理问题时,采用什么模型解决传递性问题,受材料的性质驱动,遵循经济原则,而经济原则的体现是受到材料性质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材料常常倾向于使用在该材料上消耗心理能量更少的心理模型。 4.个体对5项系列的传递性推理问题,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推理能力先于没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非传递性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