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为1.5-3%,同时在国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新发生的膀胱癌病例中约有70%表现为浅表性肿瘤(常表现为Ta~is期),这种浅表性的肿瘤较少发生远处转移,但有复发性高的特点。目前对于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激光膀胱肿瘤电灼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对于膀胱癌患者术后的随访主要采用定期影象学、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检查等。但是对于临床上发生的形态变化不明显的比如扁平微小病变的膀胱肿瘤或者膀胱原位癌等,使用膀胱镜或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就比较困难。同时由于膀胱镜检查具有创伤性,给许多膀胱癌患者带来麻烦和痛苦。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较差(敏感性表现为15%~90%之间,大多数表现在50%左右),对于临床病理分级较低的恶性肿瘤病变,行尿脱落细胞学进行检查,其敏感性会更低。肿瘤病变是一个复杂的分阶段进展的过程。细胞的染色体发生异常几乎见于所有的肿瘤病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以细胞遗传学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荧光素试剂来标记DNA制作探针,与肿瘤细胞中目标DNA杂交形成可被观察到的结合体,利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这种结合体以此来检测细胞的DNA在结构和数目上有无发生改变,通过这种技术可检测到尿液标本里脱落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的变化,以此可以判断膀胱癌的发生。膀胱肿瘤病变中最常见的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上的异常是3号、7号、17号及P16位点出现的变化,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来能够检测到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发生的改变,这种检测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推广,现已经在临床上成为膀胱癌在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重要检查方法。目的本研究就FISH检测技术诊断膀胱癌时检测到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改变在膀胱癌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所有患者行尿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腹部超声、泌尿系CT或静脉肾盂造影(IVP)、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结果100例血尿患者最终诊断结果除去其他疾病类型及检测误差,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测确诊为膀胱癌并且尿FISH检测为阳性病例共66例。66例FISH阳性结果中CSP3发生畸变的数量是45例,CSP7发生畸变的数量是39例,GLP p16(9p21)发生畸变的数量是44例,CSP17发生畸变的数量是37例。1.各染色体变异与肿瘤初发、复发的关系:GLP p16(9p21)的畸变在膀胱癌复发组(91.3%)比初发组(43.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发生的染色体缺失与复发有相关性。2.各染色体变异与膀胱癌分期的关系:66例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测确诊为膀胱癌并且尿FISH检测为阳性病例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2例,其中Ta期病例5例,Tis期病例6例,T1期病例4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4例,其中T2期病例9例,T3期病例4例,T4期病例1例。T2~4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GLP p16(9p21)和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分别为92.8%和92.8%)比Ta-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畸变率(分别为59.6%和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01),别且两者的多倍体变化与分期之间有相关性。3.各染色体变异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类之间的关系:66例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测确诊为膀胱癌并且尿FISH检测为阳性病例中,根据膀胱癌组织学分类分为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4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8例,尿路上皮原位癌4例。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和9p21的多倍体在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1、0.02、0.003),并且三者的多倍体变化与恶性程度有相关性。结论1.9p21染色体出现的缺失在复发性膀胱癌中出现的更多,9p21染色体的缺失与膀胱癌的复发有密切关系。2.9p21及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在T2-4期肿瘤明显增加,与膀胱癌的浸润性密切相关。3.7、9p21、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随着恶性程度升高,发生率随之亦显著增高,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4.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可能会为膀胱癌的预后提供一新的监测手段。这为临床选择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方式提供了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