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农业高校具有服务农村的科研技术、信息资源、人才智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农业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影响到我国农业是否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顺利转型。本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视角和创新三螺旋理论,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对其社会服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农业高校社会服务的模式经验和发展方向。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论文分三章分别从纵向上结合时代背景,梳理了华中农业大学社会服务模式的历史基础和发展进程;从横向上通过实证调查,展现和分析了华中农业大学当前社会服务模式的现状;并且选取了典型的服务点,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该校服务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第二部分,在深入的实证研究基础上,论文对华中农业大学社会服务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讨,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个案研究和其他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案例,对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分类框架,提出了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理想模型。第三部分,论文在详尽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全文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各农业高校的服务模式因为其主导力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服务效果也因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凸显。而农业高校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单方或双方参与的服务模式逐步向三方参与的服务模式转变,创建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接受者,服务的管理者三方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农业高校服务体系。依据此发展方向,本文在最后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高校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依据服务模式中的主导力量的不同,提出以服务的主导力量为分类指标,构建服务模式的分类框架,在服务提供者、服务接受者和服务管理者三者互动关系中进行服务模式归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的模式经验指出其发展方向应是三者良性互动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