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居家养老已成为现阶段中国老年人群体中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作为居家养老的物质基础,住区空间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有重要影响。深入分析并探讨住区空间环境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为日后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为老年人生活谋福祉。本研究的具体工作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根据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与人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阅读析取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将空间品质、安全性、可达性、社会交往环境、老年人体力活动、老年人健康设定为本次研究的潜在变量,综合编制“住区空间环境与老年人行为及健康的关联性”测量量表。合理推测变量内部蕴含的逻辑关系与影响路径,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合理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2)对住区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明确住区环境空间现状,发现住区现存问题;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与调研,了解老年人对于现有住区空间环境的评价以及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自评状况。
3)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式处理数据,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修正。经数据检验,最终所构建的“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4)应用中介效应分析对“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检验,结果表明6个变量间假设关系均通过统计检验。从总影响效应与直接影响效应角度看,发现空间品质对于老年人行为及健康影响最大;从间接影响效应角度看,社会交往环境对老年人行为及健康影响最大。随着住区空间环境的品质提升,老年人行为及健康都有较大改善。
5)应用多群组调节分析方法,以老人年龄为调节变量,从调节效应角度进一步揭示调节变量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已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间路径效应的区别。结果发现,年龄在高、低龄老人群组中调节效应明显,在高、中龄老人群组与中、低龄老人群组中调节效应不明显。比较高、低龄老人群组中的路径效应差异,发现空间品质的提升对低龄老人体力活动的影响较大,对高龄老人影响相对较小;可达性对于高龄老人的健康影响的较大,对低龄老人影响较小;社会交往环境对低龄老人体力活动影响较大,对高龄老人影响较小;老年人体力活动对低龄老人健康的影响更大,对高龄老人影响较小。
6)针对当前住区现状及分析所得结论,从住区空间物质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两方面分析,为住区空间环境日后的规划设计提出改善对策。
1)根据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与人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阅读析取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将空间品质、安全性、可达性、社会交往环境、老年人体力活动、老年人健康设定为本次研究的潜在变量,综合编制“住区空间环境与老年人行为及健康的关联性”测量量表。合理推测变量内部蕴含的逻辑关系与影响路径,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合理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2)对住区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明确住区环境空间现状,发现住区现存问题;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与调研,了解老年人对于现有住区空间环境的评价以及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自评状况。
3)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式处理数据,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修正。经数据检验,最终所构建的“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4)应用中介效应分析对“住区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检验,结果表明6个变量间假设关系均通过统计检验。从总影响效应与直接影响效应角度看,发现空间品质对于老年人行为及健康影响最大;从间接影响效应角度看,社会交往环境对老年人行为及健康影响最大。随着住区空间环境的品质提升,老年人行为及健康都有较大改善。
5)应用多群组调节分析方法,以老人年龄为调节变量,从调节效应角度进一步揭示调节变量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已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间路径效应的区别。结果发现,年龄在高、低龄老人群组中调节效应明显,在高、中龄老人群组与中、低龄老人群组中调节效应不明显。比较高、低龄老人群组中的路径效应差异,发现空间品质的提升对低龄老人体力活动的影响较大,对高龄老人影响相对较小;可达性对于高龄老人的健康影响的较大,对低龄老人影响较小;社会交往环境对低龄老人体力活动影响较大,对高龄老人影响较小;老年人体力活动对低龄老人健康的影响更大,对高龄老人影响较小。
6)针对当前住区现状及分析所得结论,从住区空间物质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两方面分析,为住区空间环境日后的规划设计提出改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