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体是一种既不但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而且同时又含有微裂纹、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天然损伤地质材料,针对目前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中大都仅考虑其中一类缺陷的不足,提出了在岩体力学特性分析中应同时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及其影响效应的观点,并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为此,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MTS(material teting system)单轴压缩试验及SHPB(split HopkinsonPressure Bar)试验对岩体进行了静、动态压缩试验,分别研究了宏观缺陷(节理)和细观缺陷(微裂纹)对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类缺陷对岩体力学特性均有显著影响,不容忽视。(2)基于损伤力学观点,把微裂纹对岩体的损伤作为标量来考虑,采用基于weibull分布的细观统计损伤模型作为不含宏观节理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而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二阶损伤张量来描述节理对岩体的宏观损伤,由此建立了相应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考虑了宏细观两类缺陷的共同影响。最后利用该模型对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3)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建立了基于变形元件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把岩块视为服从weibull分布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弹性元件,而把节理面作为闭合变形元件,并考虑试件沿节理滑移对强度和变形影响。算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件强度随节理倾角及节理条数的变化规律,初步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4)利用所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对直立层状及顺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与单节理岩体的强度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当考虑了岩体内部同时存在的宏、细观缺陷后,所得出的结果也将更符合工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