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目标,把淡水渔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六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世界海洋渔业资源面临逐渐枯竭的压力,发展淡水渔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数据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云南渔业发展的思路、途径选择和对策建议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在考察云南渔业发展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对渔业影响程度,把云南渔业发展划分了四个历史阶段;把云南渔业发展状况放在全国范畴分析,得出云南渔业在全国渔业中的位次变化情况;本文应用比较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云南渔业发展的现状、实践、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后文研究打下了基础。其次,本文收集了1978到2013年连续36年的全省主要水产品生产指标数据资料和州市级生产统计数据资料,分别对全省和十六个州市渔业生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建立不同时间段的渔业生产结构灰色协调分析模型(GM(1,N))及模拟计算,对影响渔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发现云南水库养殖面积的扩大和池塘单产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对水产品产量的增长起到了持续支撑作用,而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两大因素对水产品总增量的贡献达95.04%,它们对产量增加的驱动作用呈现递增趋势。本文还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全局和宏观的角度,对云南渔业发展的内外优势和劣势因素、机遇与风险等进行了系统、全面、具体和深入的研究分析,理清了云南渔业发展在现实与潜力、条件与布局、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困难之间的状况与相互关系,对云南淡水渔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对策组合。在综合分析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淡水渔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建设高原淡水渔业强省为目标,以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为方针,按照‘拓水域、兴养殖、强加工、活三产、护生态’的要求,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多元协同’的可持续渔业发展的道路”。本文还通过建立水产品产量的GM(1,1)目标预测模型和计量经济学预测模型开展预测研究。所建立的两组模型互相验证和补充,并以此预测全省水产品产量的可能变化趋势和目标。预测得出,到2020年,云南省水产品总产量约在119-180万吨之间,论文进一步对实现该目标所应采取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为云南渔业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本文还在综合分析各章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对云南渔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列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在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云南渔业发展变化的历史变迁与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等问题。二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与优劣势分析法(SWOT)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多角度地对云南渔业产业发展进行分析,这些方法相互支撑与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建立云南渔业生产结构灰色协调分析模型(GM(1,N))和计量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结合因素比较分析法,对影响全省与十六个州市水产品增长的相关因素的作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四是,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联合对云南渔业未来的增长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提出了云南渔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有针对性地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