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量现象又称“惯性现象”、“动能现象”,是资产定价理论中异常现象的一种,一般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股票价格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即过去短时间内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的中短期内收益率也会较高;而在过去短时期内收益率较低的股票,未来收益也会比较低。国外研究发现动量现象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都存在,由于这种现象与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相违背,因此它的形成原因成为金融学中一个热点讨论问题。本文采用Titman(1993)的重叠抽样检验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在1994年1月到2003年12月之间的全部股票样本进行月度动量策略的盈利性分析,发现在中短期内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动量现象,而随着形成期的加长,反转现象则变得显著。本文还用1996年1月到2001年5月我国股票市场上升阶段子样本作为对全样本的强健性检验,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动量现象在上升阶段和全样本时期内具有一致性。通过这两个样本检验,本文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明显存在一个滞后现象,即表明信息在我国股市上的是逐步扩散的。国际研究显示,动量现象和股票的特质因素具有紧密的关系,比如公司规模,B/M比例,行业因素等。本文采用公司规模为标准,对A股市场上的股票进行划分,检验了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动量策略盈利性,发现大公司的动量现象比小公司表现更为显著,在较长时期内也表现出强有力的动量盈利性。而小公司则表现出与全样本一致的模式,即在短时期内发生动量现象,而在中长期内则发生反转现象。最后本文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大公司和小公司股票之间的自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存在明显的预测性和交叉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价格行为符合反应过度DSH模型和信息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