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氯酚类化合物对稀有鮈鲫肝脏的毒性效应和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 CPs),尤其是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和三氯酚(Trichlorophenol, TCP)作为廉价、高效的农药主要成分之一,在我国曾被广泛地用于木材防腐、杀菌、灭螺等农业生产。由于CPs残留可以稳定存在于环境中,且可通过呼吸道黏膜,或者皮肤接触等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生物体的血液循环,最后大量蓄积在肝和肾脏当中,造成肝脏、肾脏、免疫及生殖系统的严重损伤,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但其相关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环境毒理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污染环境与蛋白质组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环境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氯酚类化合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研究,目前还仅限于一些常规毒理学单一指标的分析。本研究以PCP和TCP两种典型氯酚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特有实验用鱼—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受试动物,以其肝脏蛋白表达谱的变化特征以及肝脏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等为切入点,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技术,通过体内和体外暴露实验,从基因调控水平、差异表达蛋白的改变以及终点效应水平等三个方面,探讨CPs对稀有鮈鲫肝脏毒性效应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将为氯酚化合物的毒性评价、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本实验利用稀有鮈鲫肝脏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结合噻唑蓝实验(MTT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探讨在PCP、TCP单独及其复合物暴露条件下,对肝细胞生长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及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P和TCP单独与复合物暴露均对肝脏细胞正常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各暴露组细胞存活率与暴露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时(如0.5、2.5μg·L-1)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高浓度暴露时(如25、50μg·L-1)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SCGE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μg·L-1的TCP及复合暴露组均引起DNA显著损伤(p<0.05),12.5μg·L-1、50μg·L-1的PCP暴露组均能引起DNA极显著损伤(p<0.01)。可见,氯酚类化合物对稀有鮈鲫肝细胞正常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引起其DNA损伤,具有肝细胞毒性。二、本实验将稀有鮈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CP暴露组(暴露浓度:1、10、100μg·L-1)和PCP暴露组(暴露浓度:0.5、5、50μg·L-1),采用流水暴露系统(28d),电镜观察TCP和PCP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分析其脏器系数(如性肉和肝肉指数等)的变化;同时,重点利用二维凝胶电泳(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和TOF-MS-MS),研究TCP和PCP暴露28d后稀有鮈鲫肝脏差异表达蛋白的改变,探讨CPs肝脏毒性效应导致肝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由Mascot软件检索SwissProt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点,共发现74个(其中:PCP和TCP暴露组差异表达蛋白点分别是39个和35个)可能与CPs肝脏毒性效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技术(MALDI-TOF-MS和TOF-MS-MS)成功鉴定其中29个差异蛋白。利用GO Terms软件,将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为肝脏脂类物质代谢与转运、能量代谢、氧化应激以及其它生物学功能相关蛋白四大类,通过比较发现,CPs暴露后肝脏差异表达蛋白中线粒体ATP合酶和脂肪酸偶联蛋白(FABPs)表达量均发生明显下调,显示氯酚类化合物的肝脏毒性主要干扰脂肪酸转运和代谢、影响线粒体ATP能量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同时,CPs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组织发生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且使肝脏组织的LDH、GST等酶活性升高,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升高,表明CPs暴露导致肝脏细胞氧化应激并产生肝脏毒性效应。三、本实验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liver-basi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b, L-FABP)、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T)、线粒体ATP合成酶(Mitochondrial ATP synthase, MATP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tg)、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1b, F-1,6-BP)以及II型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酸(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type II, PAD)等6个差异蛋白的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探讨CPs暴露所致肝脏损伤效应在其相应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PCP和TCP暴露对稀有鮈鲫肝脏损伤效应的分子机制。PCR定量结果显示,与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主要相关蛋白在mRNA基因表达水平也发生变化,但与差异蛋白表达水平相比较,两者的变化情况存在不一致性。因此,线粒体ATP合成酶、类固醇磺基转移酶和肝脏脂肪酸偶联蛋白等有可能作为,氯酚类化合物致稀有鮈鲫的肝脏毒性效应的蛋白标志物或毒性效应标志物。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稀有鮈鲫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结合体外暴露实验,证实CPs对稀有鮈鲫肝细胞具有明显毒性效应;体内暴露实验的结果显示,TCP和PCP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发生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表达蛋白和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也发生变化,初步阐明CPs肝脏毒性效应的损伤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肝脏脂肪酸转运和代谢、影响线粒体ATP酶能量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但差异表达蛋白变化特征和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存在不一致性,推断稀有鮈鲫对CPs暴露损伤可能存在着更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肝移植患者术前全身情况较差,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腹胀是肝移植术后较早、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导致低体温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患者82例,对其低体温原因给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82例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
以四矿空气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变频节能改造为例,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际运行,论证了变频调速实现恒压供气是空气压缩机节能的最佳方案。
对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中支汊衰退的演变情况,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引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予以划分,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量化结果.并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
铁电薄膜由于其优异的铁电性、介电性、热释电性、压电性和电光等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聚二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P(VDF-TrFE)是一种性能稳定、易于生长且易弯曲的聚合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癌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癌性疼痛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
开胸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视野,易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术后呼吸道的分泌物明显增多、粘稠,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造成
机车乘务人员作为铁路员工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他们的身体健康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众所周知,高血压
期刊
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