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 -基于江西省9县(市、区)的调查数据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养老问题也同样面临着挑战。截止到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5656万人,65岁以上的农村人口约12288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如何保障其老年生活水平成为了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农村社会养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政府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可靠有效的保障。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己着于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试点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进,绝大多数农村依然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模式。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总结了部分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开始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范围,争取在2020年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2009年底,江西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了省内首批11个新农保试点县(区)。2010年下半年,经国务院新农保试点领导工作小组批准,江西省又新增了13个试点县(市、区)。截止到2011年,江西省共有新农保试点县(市、区)77个,参保缴费人数达1044.9万人,己有290万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本文旨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调查对象的个人家庭特征、经济水平、制度认知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推广进行建议和改进。此次调查,作者选取了南昌市进贤县、南昌市湾里区、抚州市东乡县、上饶市铅山县、赣州南康市、新余市渝水区、九江市武宁县、吉安市永新县、宜春市靖安县9个试点县(市、区)作为被调查地区,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为了找出农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从农户的个人及家庭特征、经济状况和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情况中选取了12个解释变量,即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儿子数、女儿数、家庭总人口数、是否承包土地、家庭年收入、月存款数、老人最低生活保障、是否了解农保、是否担心养老。通过运用迭代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是否了解农保、是否承包土地、儿子数五个解释变量与"是否参与新农保"存在显著性关系,并最终对样本地区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几个结论:(1)被调查地区还是有比较浓重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倾向较大。(2)文化水平与农民参保行为呈负相关关系。(3)农户的收入不再只是靠农业生产获得,外出务工、经商等生产方式成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而由此获得家庭收入的多少会对农户参保行为和缴费档次造成影响。(4)被调查地区农户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水平处于"知道,很了解"程度的人数不多,而导致农户未参与新农保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其对制度的不了解。(5)6成农户对新农保制度表示基本满意,对制度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不知道年老时具体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当地集体补助部分太少、认为未来养老金不足以保证养老。
  最后,作者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此次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新农保制度给予了几点建议:要"弱化"家庭养老思想与加强农保制度宣传、要保证特殊群体对制度的需求、要促进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要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化进程、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配套制度建设。希望通过广大学者的不断探究,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能够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尽早实现全面覆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乡村治理时代的开始,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呈现出一幅村民自治、乡镇帮扶的崭新图景,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和成长。但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村民民主法治意识还很淡薄、村级组织职责不明确、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广大农村一一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在治理问题上面临着挑战。  本文采用了实地调研法,通过发放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了解黄坡村在治理过程中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