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金矿红化蚀变与钾长石巨晶成因及对成矿条件的制约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是我国黄金重要产地,该区金矿主要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且普遍发生围岩蚀变现象,如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红化等。研究金矿体的寄主岩体和与金矿密切伴生的围岩蚀变对探讨金的沉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上庄金矿位于胶东招莱成矿带北部,主矿体产出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与上庄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附近,并受望儿山断裂控制。在矿体外围,由远及近围岩依次发育红化、绢英岩化、硅化蚀变。红化蚀变的强弱程度对金矿化的富集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红化蚀变在上庄金矿以大范围的面状分布和沿微小裂隙渗透分布两种形式产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红花蚀变带中的奥长石核部被蚀变为钠长石和绢云母,而边部未被蚀变。钠长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且在长石接触界面有较多的赤铁矿产出。花岗闪长岩→红化蚀变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主要带入的组分是SiO2、K20、FeO,主要带出组分为CaO、MgO、Na20。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温压计确定的温压分别是:185~340℃和1.3~2.4kbar。在利用SUPCRT92构建的活性图解上,显示了奥长石经历钠长石化、绢云母化以及之后钾长石化等复杂长石置换反应中所经历的系统环境的变化。多次大范围的流体渗流导致长石置换反应和Fe的氧化物沉淀,从而将岩体染红。上庄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粒度一般为2×4~3×6cm,约占岩体的30vol%,局部地区呈弱定向排列。巨晶中包含多种矿物包裹体,包括石英和斜长石,并发育多种交代结构。天然和实验条件模拟下的数据表明钾长石是在岩浆结晶晚期开始结晶。常见的钾长石、奥长石和钠长石的矿物组合是通过亚固相线条件下的出溶作用形成的。多次热液事件使系统中较小的钾长石颗粒溶解,随着温度的降低,钾长石重结晶,形成巨晶。上庄矿区基底岩胶东岩群和上庄岩体的含金量都相对较高。侵入岩浆系统因为多次热事件,长期稳定保持在300~400℃时,处于金的活化温度范围内,充分活化富集了围岩中的Au元素。随着岩浆系统的逐渐冷却以及流体成分和pH值的变化,使金在合适的构造位置沉淀成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讨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特点以及进行肝移植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