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AP)[1],后者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严重者导致多器官衰竭(MOF)[2]出现休克死亡。A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AP发病机制为多种因素和环节相互作用的特点[3],探讨并明确AP的发病机制且寻找“一举多得”的治疗措施,对AP的治疗和减少SAP的死亡率有很大意义。经过天津市南开医院多年临床应用,已证实清胰汤对AP具有多中心、多靶点、综合调节的作用的“一举多得””特点,用于治疗AP具有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等特点,有很好的前景[4],因此明确清胰汤治疗AP的多中心、多靶点、综合调节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清胰汤治疗AP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相关机制,以便使其在临床能够规范应用和进一步得推广。目的:探讨清胰汤通过减轻大鼠体内炎症反应,改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及腺泡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肺水肿及改善ATⅡ损伤、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及减轻肠道通透性等相关因素治疗AP的作用机制,为清胰汤在临床治疗A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200-24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AP模型组(30只),药物实验组(3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P模型组及药物实验组大鼠以2%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AP模型;术后12小时开始,AP模型组每只老鼠灌胃生理盐水5ml,并每隔12小时灌胃5ml;药物实验组每只老鼠灌胃清胰汤剂(含原生药lg/ml)5ml,并每隔12小时灌胃5ml清胰汤。各组分别于术后24h、48h、72h、抽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光镜及透视电镜下观察胰腺、肺组织、十二指肠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及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水平。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组组之间相互比较,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P模型组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小肠通透性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与AP模型组比较,药物实验组大鼠胰腺、肺脏、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胰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及小肠通透性随时间进展逐渐减轻;血淀粉酶(AMY)水平、IL-6水平、D-乳酸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之间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胰汤能通过减低IL-6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等体内炎症因子来改善大鼠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通过改善胰腺及肺的损伤,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等因素改善多脏器功能不全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