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滇池流域位于金沙江上游,流域内分布有嵩明、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呈贡和晋宁这7个县区。研究滇池流域降水、气温与蒸散发时空分布及相关性,在掌握有关水文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流域内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具有实际的价值。基于1998-2017年滇池流域遥感降水数据、实测降水数据、实测气温数据、1998-2013年实测蒸散发数据,通过泰森多边形法、散点斜率法、相关系数法和相对误差法研究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池流域位于金沙江上游,流域内分布有嵩明、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呈贡和晋宁这7个县区。研究滇池流域降水、气温与蒸散发时空分布及相关性,在掌握有关水文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流域内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具有实际的价值。基于1998-2017年滇池流域遥感降水数据、实测降水数据、实测气温数据、1998-2013年实测蒸散发数据,通过泰森多边形法、散点斜率法、相关系数法和相对误差法研究TRMM 3B43降水数据的精度适用性,利用盒图、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趋势分析、空间插值法、空间相关性、T检验显著性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降水、气温与蒸散发时空分布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与显著性。内容和结论如下:(1)TRMM 3B43降水数据在滇池流域的适用性分析。基于滇池流域实测降水数据,以年、季、月作为三个尺度进行研究,发现TRMM 3B43降水数据在整个滇池流域及单个站点偏差较大,在滇池流域中不具有适用性。(2)滇池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滇池流域年内降水量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份,夏季占比高,冬季占比低;年降水量按4.65mm/a减少,春夏季节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秋冬季降水量略微上升;滇池流域及多个站点降水量突变年份均在2000年左右;滇池流域降水量在20年里大概存在2个周期,11a为第一主周期;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现象,西山区降水量较多,而呈贡区降水偏少。(3)滇池流域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滇池流域气温年内分布较为均匀,分布总体呈“单峰型”,气温和平均气温峰值均为6月;各月气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情况,多年平均气温为15.58℃,2000年和2004年气温偏低,2010年气温最高;气温按0.03℃/a增加,趋势不明显;四季气温也均呈上升趋势;20a来滇池流域及多个站点气温突变点集中在2005-2008年;20年来滇池流域气温经历了2个周期的变化;气温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两端高,中部低”的现象;滇池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最高值有向东南部延伸的趋势。(4)滇池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滇池流域蒸散发分布总体呈“单峰型”,蒸散发峰值是在4月,平均蒸散发最高也是在4月;滇池流域1998-2013年平均蒸散发为1759mm,2008年是1998-2013年来蒸散发量最低的一年,其蒸散发为1541mm,2012年蒸散发量最高,为1987mm。流域蒸散发呈上升趋势,按8.41mm/a增加;春秋季蒸散发呈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夏冬季蒸散发呈上升趋势且相对较快;16a来滇池流域及各站点蒸散发突变年份集中在2003年和2011年左右,蒸散发量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四季蒸散发与多年平均蒸散发在空间有一定的相似性。(5)降水、气温与蒸散发在滇池流域的时空相关性分析。时间尺度上:年尺度上,降水量与气温呈低度负相关但不显著,气温与蒸散发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降水量与蒸散发呈低度负相关但不显著;季尺度上,年降水量与气温除了春季均不显著,气温与蒸散发除了夏季均通过显著性检验,降水与蒸散发在月尺度上除了春季均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检验结果显著的月份大于不显著。空间尺度上:年际上,年降水量与气温在整个滇池流域上均不显著,但大部分区域为负相关关系,气温与蒸散发大部分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基本为正相关,降水量与蒸散发大部分区域为负相关,局部区域呈显著正相关;四季中,春夏降水量与气温均为正相关且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著,秋冬检验结果均为不显著,气温与蒸散发在四季中均有部分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降水与蒸散发在春、夏和秋季有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著,冬季在整个流域上均为不显著。
其他文献
信息物理系统是融合通信控制、互联网络、硬件设备以及综合计算于一体的多维智能体系架构,复杂、多变、高数据并发的环境使其网络安全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借由软件定义网络接口开放化、控制统一化以及应用可编程的性质,对全局网络流量进行细粒度的集中感知,为信息物理系统的异常流量检测提供了较优的可行性思路。本文主要研究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软件定义网络异常流抽样检测方法,论文采用流量抽样与异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
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多能量流耦合与协调优化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发展为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提供手段,得到了全球能源领域的普遍重视。IES能够整合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相互耦合,打破不同传统能源系统间互不联系的固有壁垒,实现不同能源互补集成和梯级利用,提升系统整体能效和清洁能源消纳率,对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具有重大意
泥石流是一种由碎石、泥土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其爆发受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山地分布广泛,尤其是西南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域,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泥石流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本文从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空间地质特征)和降雨型泥石流预测(时间累积效应)两个角度出发,选取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云南省东川区进行泥石流时空概率评估预测:空间
本文对云龙水库流域的生态流量影响和河流健康展开定量研究,以云龙水库和双化水库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的DEM、土地利用、土壤及水文数据建立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探究了SWAT模型在流域内的适用性;通过改进的Tennant法得到了研究断面的模拟月生态流量过程,基于此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和降雨气温对生态流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分析并评价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出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结合了电力系统与热力系统,在满足用户不同能源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增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灵活性。然而,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热力系统在能源传输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在长距离输送方面,热能损耗相对较大,而电能损耗相对较小且无时延,具备天然的输送优势;在能量储存方面,电能无法大规模储存,而热力系统是一个大惯量系统,具备天然的储能特性。由于电、热系统存在上述的
随着传统能源面临的过度开发、大气污染和能源安全等危机逐渐显现,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具有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目前缓解能源供应矛盾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受到环境、地域及自身特性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根本无法满足能源供应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转换技术,温差发电开始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温差发电的开发利用不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其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的热能进行发电,还可将化石燃
本文从介绍水环境系统、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预测问题;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介绍了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建模过程、应用软件,探讨了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边界、子系统划分、流程图绘制和模型检验等技术方法,开展了系统动力学视角下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测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ism PLE,构建重庆市水环境承载力SD模型,应用主成分
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红土型大坝的干湿循环效应研究”(项目编号:51568031),针对干湿循环作用对云南红土型大坝的影响,结合目前干湿循环作用下改性红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水泥改性红土为研究对象,以干湿循环作为控制条件,考虑浸润时间、养护时间、增湿时间、干湿循环顺序、水泥含量等影响因素,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性红土抗剪强度特性
尾矿库是存放尾矿渣的特殊场所,同时也是人为修建具有高势能的危险源和重金属污染源。尾矿库一旦溃决,尾矿与水在演进过程中就会形成溃坝砂流,不但会造成环境破坏及矿产资源流失,还会严重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尾矿库溃坝砂流演进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尾矿库防灾减灾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高度尾矿库溃坝砂流的流速、演进距离、堆积厚
由于大坝廊道结构和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在大坝施工期、运行期和维护期常出现裂缝。真实的廊道混凝土强度和断裂参数是准确分析大坝廊道结构工作性态和开裂风险的基础条件。然而,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湿度和试件的尺寸等因素均会对试验测定的强度和断裂参数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直接采用特定龄期和尺寸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断裂参数开展的廊道结构开裂风险分析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与廊道混凝土的真实抗裂安全系数存在较大偏差。为此,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