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战后1947(昭和22)~49(昭和-24)年出生的“团块世代”的年龄陆续达到75岁以上,时至今日占日本人口的3成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5人中将近1人是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却是家庭制度崩坏、亲密圈丧失,以地缘为基础的旧型自治团体的效力也在减弱。对于老年人来说,人际关系的构筑越来越困难,孤独至死的案例也并不少见。随着战后出生的团块世代大量进入高龄期,这些支撑着日本企业社会的人如何在退休后去很好地适应社区生活变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另外,自2000年出台介护制度以来,老年人的看护逐渐由社区而不是家庭承担。由此需要将老年人的问题作为社区本身存在的课题来解决。因此,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将老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与地域、性别、阶层等诸多因素相结合来进行考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社会关系理论为依据,分几个方面,对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一、关于家庭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夫妻关系整体上比较淡薄,丈夫以配偶为中心寻求情绪上的支持,而妻子则可以从丈夫以外的孩子和朋友那里获得情绪上的支持。与孩子的关系上,妻子比丈夫更频繁地与分居的孩子联络,由此得知妻子与孩子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二、关于亲属关系,可以看出老年人与亲戚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影响亲属关系的要素是居住距离。住所距离越近接触频率越高。而且,在亲属关系上,男女差别较大,女性有交往的亲属数较多,积极地和亲属保持联系,但男性如果没有父母的看护的问题的话,则不会频繁地和亲属取得联系。三、关于朋友关系,男性的社交网络比较狭小,以以前的同事、同学为中心构筑了人际关系,与此相对,女性有着比男性更广泛的社交网络,有同事、相同兴趣爱好者、特别是和邻居关系较亲密。换句话说,比起男性,女性更好地适应了在社区的生活。四、关于地域关系,在社区活动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都做着一定的社区活动,不过,比起男性,女性更积极地参加社区活动,对地域贡献的热情更强。关于近邻关系,大多数老年人都和邻居保持着单纯的“寒暄”关系,女性比男性有更活跃的近邻关系,年龄和地区居住的时间越长,邻居关系就越活跃。总结来看,居住在多摩新城的高龄者的社交网络出现了很大的性别差异。本文在最后部分,从角色差别的视角分析了出现这样男女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