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很多重大而深远的变化。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伴随这种社会实体变迁,传统价值观迅速瓦解并碎片化。这一背景之下,由社会公共生活失序、社会公共道德失范引发的关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的争论经久不息,以极端个案方式出场的各种关涉公共道德评价的公共事件不断挑战社会良知的底线。这些问题传递出一种信号: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公民道德信仰危机,它意味着过去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体系及其价值根基正在遭遇怀疑,而作为替代品的一种可以被广泛接受、普遍认同,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相适应的现代道德体系还没有确立。那么,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信仰危机到底有多严重?这一危机是如何生成的?如果这场危机是阶段性的和过渡性的,那么又该如何“共度难关”,建构公民道德信仰?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研究的选题来源。本研究以“公民道德信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代中国”作为研究场域,以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危机与建构作为研究主旨。在充分进行选题设计和文献准备的基础上,从“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谱系分析入手,在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讨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而就建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可资借鉴的主要资源进行探寻,最后着重探讨建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战略选择问题,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建构提供现实关照和实践启示。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是对研究意义、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的简要概括。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结语是对文章做整体性的总结。全文共约13万字。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公民道德信仰概念谱系分析。本研究在“从信仰、道德信仰到公民道德信仰”和“从道德、公民道德到公民道德信仰”两种学理进路上导入“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界定,初步形成对于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群的系统分析框架。第二章: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现状评估。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对道德信仰危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形成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状况的初步评估结论,并以此作为危机的原因分析、建构道德信仰研究的立论基础。这一初步结论是:当前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形态依然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公民的道德水准即使没有明显提升,也没有变得更糟。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状况的确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公民道德信仰危机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三章: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危机生成原因分析。本研究在“危机的背景”、“危机的根源”和“危机的实质”三个层面系统剖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为之后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战略选择”提供分析依据。研究认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危机的背景是全球伦理困境中的当代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危机的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价值观断裂;而危机的实质则是内部伦理价值与外部伦理秩序的双重危机。第四章: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借鉴资源。研究认为,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理论、卢梭的道德教育观和麦金太尔的现代德性伦理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道德哲学传统,为建构公民道德信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以美国为“拯救濒危价值观”而发起的道德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为典型的国外道德教育实践,为建构公民道德信仰提供了重要实践资源;以孔子的道德理论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髓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为建构公民道德信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五章: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战略选择。研究认为,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多元共存与一元主导、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基础性道德与高层次道德的辩证统一;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公民道德培育,包括普遍认同基础上的公民道德能力培育、道德自觉基础上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情感内化基础上的公民道德人格培育;公民道德信仰建构的路径是进行“内外兼修”的现代伦理国家建设,内部探索是要通过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系统工程建设来重构内部伦理价值;外部探索则要通过进行多维一体的现代公民—国家建设来重构外部伦理秩序,包括公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公民个体尊严与主体自治权利制度建设、国家公权力的规制与监督体制建设,最终建成道德、法治与民生相统一的现代伦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