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社会财富;既是土地管理的对象,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更是物权的重要客体。土地的归属和利用既关系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又涉及农业生产和农地利用效率的问题。因此,农地制度的优良与否,其制度绩效如何,对我国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公民财产权利保护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为主题,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作了历史描述,对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了经济学和法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对现时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进而为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设计了具体的制度安排,配备了周详的配套改革措施,使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具备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章绪论明确了本研究的主题,并对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创新与不足等作了简要说明。着重指出,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符合制度变迁原理,现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加入WTO等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农地权益,需要在现代物权理论指导下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行创新。 第二章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再回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产生过程,并进一步论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详细描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类、各种责任制的实施程序及其具体内容,分析了各种责任制的关系,指出各种责任制之间存在转化、替代的发展过程;论述了联产承包法律关系,指出联产承包中农户对外还没有取得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联产承包的客体是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复合客体,土地承包还依附于联产承包之中,联产承包的内容包括土地、其他生产资料的使用等权利和完成一定的产量、派统购任务等义务,土地使用权还没独立出来;分析了联产承包下均包土地的原因,指出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均包土地符合公平原则;进而详细论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绩效,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发展农业生产、改造集体经济等产生了巨大作用,也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章对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承包经营的演变及土地承包经营的演变、完善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与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同之处,指出两者在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随着承包客体变为单一的土地、承包的内容逐步简化和农户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联产承包法律关系转变为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关系,联产承包制度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演变;接着分析了早期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包权的上提造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虚化,均分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的零碎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质也造成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演变,一方面突出表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进程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化、长期化、流转度的扩展等使其逐渐向物权转变,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土地承包经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各种尝试,“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股份合作制等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作了有益的探索;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走向完善,表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土地承包经营走上法制化轨道,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进程得以完成,为土地承包经营规定了详细的发包方式、发包程序、明确了双方的权矛lj和义务等方面。 第四章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行了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总结了农地制度变迁的规律。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农地所有制度,包括国有制、农地私有制和族田等公有土地的产生、发展过程,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类型所有制之间的变化情况;接着回顾了我国历史上农地使用制度,包括奴耕、佣耕、自耕、佃耕等土地使用方式,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使用方式的变化情况;接着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原因,指出农地制度变迁符合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传统农地所有制变迁主要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变迁的原因在于由于技术、人地关系、生产要素、价格等方面的变化,产生了在原制度下无法内化的矛!」润,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将这些利润内化,而农地使用方式的变迁也是由于各种农地使用方式之间的成本不一样,高成本的农地使用方式逐渐被低成本的农地使用方式取代;解放后的农地所有制的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了制度供给者的目标,而联产承包为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同意,因而取得了巨大的制度绩效;同时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农地制度变迁,指出农地制度变迁与身份和特权逐步脱钩、’与土地逐步财产化和商品化、与土地权利体系的逐步发达是一致的;最后总结了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指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要和农业生产、土地利用与土地权利保护相一致。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影响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